2025年女篮亚洲杯半决赛明天晚上7点半就要打了,中国队要和日本队碰头。这几天我把各队的比赛录像翻了又翻,数据也查了又查,越看越觉得——这场球,咱们中国女篮赢面真不小。
先说说咱们的“秘密武器”。内线有韩旭和张子宇这对“双塔”,这组合往那一站,简直是移动的“禁飞区”。张子宇身高臂长,往篮下一站,对方内线球员抬头都费劲,她往那一站就能吸引好几个人的防守。韩旭呢,高位挡拆那叫一个溜,既能自己顺下接球硬凿篮筐,也能把球分给张子宇,俩人在篮下还能互相“喂饼”。上回热身赛跟日本队打,张子宇光是篮下吃饼就拿了20多分,韩旭在外线策应,一个妙传直接让张子宇扣了个“空中转体”,看得场边观众都喊“好家伙”。日本队内线最高也就1米9出头,这俩“高塔”往那一站,她们往里突都费劲。
再说说日本队的“吃饭本事”——三分球。她们平时训练三分挺狠,附加赛对新西兰那场,三分34%的命中率,看着还不错。可咱也不是吃素的。杨舒予、杨力维这几个外线“铁闸”,防守时那是真往身上贴,你稍微一抬手,她们的手就上来了,传球路线全给你封死。上回打澳大利亚,日本队想通过挡拆找三分机会,结果杨力维一个滑步卡住位置,直接把对方的传球断了个干净。再说日本队其他球员,虽然偶尔也能投个冷箭,但咱内线有张子宇、韩旭镇守,就算她们突进来,也得被“大帽”伺候。上回热身赛,日本队一个后卫好不容易过了半场,起三步想抛投,张子宇一个“排球大帽”直接把球扇到观众席,那球还滚了好远,惹得观众直乐。
体力这事儿也关键。日本队7月17号刚打完新西兰的附加赛,中间就歇了两天,又要飞深圳,又要倒时差,体能肯定没缓过来。咱们呢?小组赛三战全胜,19号才打半决赛,主力球员最后一轮还轮休了,这两天训练都是以调整为主。上回训练馆里,韩旭投完篮还跟队友有说有笑,张子宇啃着苹果跟教练讨论战术,这状态能不好吗?就像跑马拉松,人家刚跑完半马,咱们刚热完身,等真上了赛道,差距一下就拉开了。
主场优势也不能小看。深圳大运中心的球馆,这几天已经开始布置了,看台上挂满了“中国女篮加油”的横幅,志愿者都在练口号。上回热身赛在深圳打,观众一喊“中国队最棒”,姑娘们跑起来都带风。日本队那边,估计连主场球迷啥样都没见过,突然到了别人的地盘,听着满场的加油声,心里能不发毛吗?就跟咱们去看球,要是主队落后,全场喊加油,那主队队员立马就拼起来了,一个道理。
最关键的还是心理。6月份咱们跟日本队打了俩热身赛,18号101-92赢了,20号又93-61大胜,俩比分搁这儿摆着,说明啥?说明咱们对日本队的打法门儿清。她们的后卫爱突分,咱们就用李缘、张茹贴防;她们的内线想背打,张子宇、韩旭直接“站桩”硬扛。教练组也把日本队的战术研究透了,上回赛后发布会,主教练还说“她们的挡拆路线我们有针对性部署”。日本队呢?这些年大赛打得不少,但真到了关键战,还是容易慌。上届亚洲杯半决赛,她们最后时刻连续失误,就是心态崩了。
说句实在的,中国女篮这几年的进步有目共睹。从奥运会到世界杯,该拼的硬仗都拼过,该吃的苦都吃过。现在这批姑娘,韩旭在WNBA练过对抗,张子宇在青年队就打过国际比赛,王思雨、杨舒予这些老队员,大赛经验比日本队核心球员还多。日本队呢?主力阵容里最“老”的也就26岁,大赛经验跟咱们比确实差点火候。真到了半决赛这种关键局,谁的心态稳、谁的经验足,谁就能笑到最后。
明晚7点半,深圳大运中心的灯光一照,中国女篮的姑娘们就要上场了。我琢磨着,这场比赛咱们至少能赢15分以上——内线压制、外线限制、体能占优、主场加成,哪一项不是咱的优势?就盼着她们能打出气势,把这场比赛变成一场“碾压局”,让全国球迷都能好好乐呵乐呵。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