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闹得挺大,让不少刚买了车或者正准备买车的朋友心里都犯嘀咕。
这事儿的主角,是现在很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极氪。
有人说,极氪把“零公里二手车”当成新车卖给了消费者,这消息一出来,大家都有点坐不住了。
毕竟,买车可是件大事,谁愿意高高兴兴掏了二三十万,结果买回来的车身份不明不白的呢?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买车的时候,怎样才能知道自己买的是不是一台彻头彻尾的新车?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个事儿里里外外给您说明白了。
事情的起因是在广州和重庆。
一些极氪车主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从极氪的直营店里买的车,在他们自己付款提车之前,就已经有了保险记录。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这保险还不是本地直营店给上的,而是一家远在厦门的经销商集团办的。
这下车主们可就纳闷了,心里冒出一连串的问号:我的车在我买之前就有人给它上过保险了?
这车是不是已经被别人“买”过一次了?
那我还是不是这台车的第一个主人?
厂家宣传的那些“首任车主终身质保”之类的好处,我还能享受到吗?
这些担忧,最终都指向了一个让消费者谈之色变的词——“零公里二手车”。
面对大家的疑问和担忧,极氪官方很快就出来解释了。
他们发了一份声明,意思很明确:大家先别着急,我们卖的这些车,都是放在展厅里供大家参观体验的“展车”。
这些展车虽然为了管理方便,比如需要开出去参加活动或者挪动位置,提前购买了最基本的交强险,但是,它们从来没有开过正式的销售发票,也从来没有到车管所去办理注册登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牌”。
所以从法律上讲,这些车彻头彻-彻尾都属于全新的商品车,跟真正的二手车是两码事。
听完两边的说法,咱们普通人可能还是有点迷糊。
一边是车主觉得车在我买之前就有保险记录,心里不踏实;另一边是厂家拍着胸脯保证车是全新的,权益不受任何影响。
要弄清楚这里面的门道,我们得先搞明白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零公里二手车”,它跟极氪这次的“上险展车”又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
“零公里二手车”,这个词听起来就有点绕。
没跑过几公里的车,怎么就成“二手”的了呢?
这其实是汽车行业里一个存在了很久,但直到最近才被公开摆到台面上说的“潜规则”。
简单来说,它指的是那些里程表上的数字可能只有几十公里,甚至几公里,但它在法律层面已经完成了第一次的销售和注册登记手续,也就是说,它在车管所的档案里,已经有过一位“前任”车主了。
那这种车是怎么来的呢?
这背后其实是汽车厂家和经销商之间的一场关于销量和返点的“博弈”。
您可以这么想:汽车厂家为了鼓励经销商多卖车,会给他们定下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的销售任务。
比如,这个月卖掉100台车,厂家就给你一大笔奖金,我们行话叫“返点”。
眼看着月底就要到了,经销商的店里还差那么几台车没卖出去,完不成任务,这笔可观的奖金就拿不到了。
怎么办呢?
有些经销商就会想出一个“聪明”的办法:自己或者找一个关联的公司,把这几台没卖出去的新车“买”下来。
他们自己给自己开销售发票,然后去车管所办好上牌手续。
这样一来,在厂家的系统里,这几台车就显示为“已售出”,经销商的任务顺利完成,高额的返点也就到手了。
然后,他们再把这些已经“过了一手”的车,以比新车稍微便宜一点的价格,悄悄地卖给不知情的消费者。
对于不了解内情的消费者来说,花更少的钱买到一台跟新车没两样的车,听起来好像是占了便宜。
但实际上,这背后藏着不小的风险。
首先,您失去了最重要的“首任车主”身份。
现在很多新能源车企为了吸引顾客,都推出了非常诱人的政策,比如终身免费质保、免费赠送和安装充电桩、终身免费流量等等,而这些政策几乎无一例外都写着“仅限首任车主”。
您要是买了“零公里二手车”,在法律上您就是第二任车主了,这些价值不菲的核心权益,就跟您说拜拜了。
其次,您的车将来再卖的时候会更不值钱。
因为在二手车交易中,车辆的过户次数是影响估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您的车在档案里已经有过一次交易记录,当您想把它卖掉时,它在二手车商眼里的价值,会明显低于那些真正常规的一手车。
里外里这么一算,您当初省下的那点购车款,可能早就亏回去了。
搞清楚了什么是“零公里二手车”,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极氪的这件事,就豁然开朗了。
两者最根本、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关键步骤:有没有在车管所办理注册登记,也就是上牌。
真正的“零公里二手车”,是已经上过牌、有了正式“户口”的,它的法律身份已经是“旧机动车”。
而极氪所说的“上险展车”,它只是买了份保险,但从未上过牌,没有在任何官方系统里登记过归属,所以它的法律身份依然是“全新商品车”。
一位在经销商集团工作多年的管理人员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汽车销售行业,判断一辆车是不是卖出去了,法律上的标准就是“开具销售发票”和“完成注册上牌”。
只买保险,并不能算作车辆已经售出。
极氪官方也承诺,对于这些在展厅里放了几个月的展车,他们会在销售时明确告知消费者车辆的状况,并因此提供一定的价格优惠,同时保证购买者能享受到和新车完全一样的首任车主权益。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种行为就属于正常的商业促销,和那种为了冲业绩而暗箱操作的“零公里二手车”有着本质的不同。
那么,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我们到底该如何保护自己,避免掉进“零公里二手车”的坑里呢?
其实有一个非常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您最后付款签合同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销售发票上的卖方是谁。
如果您是在一家正规的4S店或者品牌直营店买车,发票上写的卖方就是这家店的名字,那基本上就可以放心。
但如果您发现,收款方和开票方是另外一个您从没听过的公司,名字可能还带着“贸易”、“二手车”之类的字样,那您就得格外警惕了。
这时候一定要停下来,多问一句,搞清楚这台车的真实来历,确认它是否在您购买之前就已经被注册登记过。
极氪这次的风波,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真实面貌。
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我们常说的“内卷”现象非常严重。
价格战打得不可开交,很多经销商卖一台车甚至赚不到钱,只能靠完成厂家任务拿返点来维持经营。
这种巨大的生存压力,正是催生“零公里二手车”这类不规范行为的土壤。
有趣的是,这些“零公里二手车”除了在国内消化,还有一个重要的流向是出口到海外。
一些大的经销商集团,已经把二手车出口做成了一项重要业务。
因为相比国内市场的激烈拼杀,海外市场的利润空间更大,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处理掉国内的库存。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中国的汽车产品确实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国外也受欢迎,但同时也暴露了我们国内市场在高速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规范和完善的地方。
对于我们每一个准备买车的人来说,这次的事件也是一个提醒:买车是大事,不能光听销售人员怎么说,自己也要多留个心眼,多了解一些基本常识,看清楚合同和发票上的每一个字,才能做到明明白白消费,安安心心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