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回进4S店,老张总爱嘀咕:“现在买个油车,还不如买块地。”其实话糙理不糙。自打家隔壁小崔前年提了辆二十多万的本田CR-V,没过几个月,群里就传新款直降五万。群主还打趣:买早了多交医保。原先抢着加价的神车,转眼冷清,4S店销售小姐妹都开始给你发微信问需不需要试驾礼包。这行情,想装重样都装不到了。
还有件糟心事儿没人跟你说。雷克萨斯ES,之前落地加价,去年底南环的4S一夜优惠七万,老王愁得酒都不爱喝了。要说技术花样,有些“全新一代”其实就是老酒换新瓶。听我们车队里老丁算账,有款号称新平台的合资轿车,实际油耗整整高出小本本上一半多,一年多折出来的油钱顶半个保险。
今年更是怪,新能源车搅了场子。年轻人瞅车就是混动、电动,纯油贵的没人搭理,蒙头就问有没有车机互联、有没有ACC自适应。有小道消息说,有家合资大厂主力油车重仓了,结果季度报表一出,库存翻倍。行业里技师打趣:现在哪还有加价,要不是还得刷摊位,就都得拿驴肉火烧送了。
你敢信?上月邻居搬家,把那台法国小众SUV降价贱卖出去。新车落地20多,开了两年出手不到10万,坐地跳水。小众品牌说太多“黑科技”,可真遇上问题哭都没地方哭。王师傅修车,摇头叹气,去年一台进口涡轮件坏了,配件整整闲等67天。夏天站着挥汗,业主在微信群里抱怨:这品牌除了名字帅有啥用?而且二手没人收,车贩子看都不看。还有传闻,一些造车新势力前脚广告满天飞,后脚裁员,真砸手里售后都找不着,一辆大气电车成摆设,亏得谁都不敢嘴硬。
配置这事儿,买车前总贪高,不用不舒服斯基。小林为全景天窗花了近2万,结果夏天暴晒,天窗烫得直冒烟,老陈还说冬天密封松点能滴水。维修可不便宜,师傅说:“三千打底,还得看配件有没有货。”原厂自动启停,以为省油,一两年电瓶专门坏三次,小区那台奔驰C哥们光换电瓶花出去小几千,最后见启停就头疼。至于哪些花里胡哨的功能,低头问下刚工作的朋友,他连哪些是标配都不懂,图个啥实用,倒贴二手还掉价。
“咱们这儿的小区充电桩本就难排。”这是去年冬天修增程式的一个段子。市场上一堆虚标纯电行驶180公里的增程SUV,经常120出头就哭爹喊娘。老宋冬天送娃上学,开着暖风跑远点,路边直接找油站,电一没用上。师傅私语:有些“油改电”的家伙,电池塞得不伦不类,后备箱能放俩包算有福,下次还得扛菜篮走人。邻里还爆料,一冒牌新能源,下雪连50%续航都没剩下,车机还报错,那场面真惨。
再说市场上那些急速下滑的车型。朋友圈暴跌的热门车,一年掉到谷底。车主本来觉得趁降价出手划算,结果二手市场被贩子压价,转手跌得都心疼,厂家没销量不愿意维护,修理厂都嫌配件进货慢。“问一下你们那车还保值吗?”如今已成新梗。
洗车店师傅有日唠叨,说自己也考虑过换个油车。再想想,他那辆雅阁开了八年,一路没什么毛病。可现在卖二手的,也就五六万。油车还能不能买?说白了,也没到非买不可的时候,多留心点眼下主流的、配件和技术口碑稳妥点的,别贪图凉快价格和虚高配置。师傅又咳嗽两声:“现在这社会,便宜不占,坑都不认。”
邻居老戴上个月别急着换车,说还得观望半年。这两天聊起燃油车,高配低配争论都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真想安安稳稳几年省心,就别追着花头,稳扎稳打能多用几年。二手市场旧爱难舍算是常态。我听有网友调侃:再纠结下去,说不定下回充电桩都自带咖啡机了。
有些事,最终还是得自个儿琢磨。不可信销售的剧本,也甭关心老媒体的“内幕消息”。去年群里还有人开玩笑,说等油车彻底没人要,咱哥几个拼着买来组队做婚庆,这车啊,总归有用,只是用法不一样罢了。
(话里跑偏,那去年被砍价贱卖的SUV到现在都没见新买家提走,有说修好打算送乡下亲戚,有人说准备改做大件运输,真假难辨。人算不如天算,车市变幻,大伙图安生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