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尬吹了,“戏比天大”四个字救不了陈佩斯和《戏台》!

8月7日,陈佩斯在人民日报撰文,表示长期主义就是戏比天大,强调电影人永远要把观众当明白人,别想糊弄他们!

“戏比天大”这四个字,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准确的。作为一名艺术家,演戏应当被视为首要任务。但是,真的能做到“戏比天大”,从而制作出广大民众喜爱的影视作品吗?这可能会引发一个巨大的疑问!

以7月25日上映的电影《戏台》为例,尽管豆瓣给出了8.0分的评分,这看似是一个相当高的得分,但这并没有为该影片带来预期的高票房收入

到目前为止,《戏台》的总票房仅为3.6亿,而预估的总票房也从曾经的5.99亿减少到了目前的4.42亿

关于戏台的票房表现不佳,外界最常见的解释是:这是资本的失误,因为他们正在压制陈佩斯!

但这真的是事实吗?如果这是一部深受中国观众喜爱的电影,并且他们愿意为其支付费用,那么一贯将盈利视为首要任务的院线,怎能将场次分配给其他的电影项目呢?

这些数据绝对是真实无误的。无论是观众上座率、观影人数,还是从单日票房到总票房,《戏台》的表现都明显不如南京照相馆,而《戏台》的900多万观众数量也远远低于《南京照相馆》的5000多万观众!

出现了一个疑问,陈佩斯花费了一亿原来打造一个历经十多年打磨的电影舞台,但这部作品实际上被严重低估了?依然是一部质量不佳的电影?

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电影是电影,小品是小品,话剧是话剧,我们不能将它们混为一体

电影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其镜头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允许演员和导演通过不同的剪辑角度来传达他们的观点

至于话剧的情况呢?它非常重视一面镜子的完整呈现,这对演员的即时表演技巧提出了很高的标准!

以话剧为例,如果一个演员想要传达角色的悲伤情感,他必须流泪。而在电影中,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手法,例如改变拍摄的角度、调整镜头的角度、摇动镜头、改变光线的强度和颜色的温度等

《戏台》这部作品是基于陈佩斯的同名话剧进行改编的。尽管它以电影的方式在全国影院上映,但其内容和演员的呈现方式与话剧版本的《戏台》并无太大差异

这部电影在场景转换、镜头切换和光线强度变化等方面并不频繁,坦率地说,它并不能被视为一部真正的电影!

谈及陈佩斯,我们从未对他对艺术的热情产生过疑虑。和几十年前一样,他始终坚守自己的艺术原则和底线。在舞台表演中,他倾尽全力,无论是眼神还是动作,都追求达到完美的境界

然而,一个人若想获得成功,仅仅付出努力是不足够的,还需要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很多情况下,一旦方向出错,付出的努力反而可能导致失败!

电影《戏台》未能赢得年轻观众的喜爱,并不是因为导演年纪太大或者演员年纪太大,而是他们的表演手法并没有满足年轻观众的审美标准。如果陈佩斯能更多地运用镜头语言,减少话剧的味道,那么这部电影的票房和口碑可能会更好!

所以,戏比天大没有错,不要糊弄观众也是对的,但对于电影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弄清楚老百姓要的是什么,不可本末倒置!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