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政坛又爆激烈内讧! 前国防部长本尼·甘茨突然公开炮轰现任外交部长伊斯雷尔·卡茨,直指其应对加沙危机存在重大失误。
这场高层互撕不仅暴露执政联盟裂痕,更让深陷战争泥潭的以色列内部矛盾彻底公开化。
这场冲突的核心导火索是甘茨6月初在社交媒体发布的视频声明。
这位曾担任国防部长、刚退出战时内阁的重量级人物,矛头直指外交部长卡茨:"当政府没有明确计划时,外长却在国际场合发表相互矛盾的声明。”
甘茨指责的核心集中在三大关键问题。
首要矛盾聚焦加沙战后安排。
甘茨团队透露,他在战时内阁任职期间曾多次要求制定加沙战后治理方案,但始终未获回应。
他批评卡茨作为首席外交官,却在国际论坛上给出混乱信号:"一会说以色列要全面控制加沙,一会又排除长期占领,这种摇摆让盟友无所适从。”
知情人士透露,甘茨曾愤怒质问:"没有战后计划,我们打仗到底为了什么? "
人质谈判僵局是第二颗炸弹。
甘茨直指卡茨参与制定的谈判策略存在严重问题:"外长公开宣称'人质协议不等于结束战争',这种言论正在危害人质生命。”
他援引情报部门评估称,此类强硬表态导致哈马斯在5月最新谈判中直接离场。
更让甘茨愤怒的是,有家属团体向他出示证据,显示卡茨办公室曾阻挠民间调解渠道。
外交孤立危机成为第三大指控。
甘茨在闭门会议中痛斥:"当西班牙、挪威等欧洲国家接连承认巴勒斯坦国时,我们的外交部竟然毫无预警。”
他特别提到卡茨4月高调宣布"对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发动制裁"后,反而促使欧盟多国加速承认程序。
前驻联合国大使达农私下认同此观点:"我们本可提前三个月准备应对措施。”
面对炮轰,卡茨迅速展开反击。
他在利库德集团内部会议中反呛:"有些人退出政府后,突然变成了战略专家。”
其办公室随后发布声明,强调所有外交决策都经战时内阁批准,暗示甘茨"当时为何不反对"。
针对人质问题,卡茨更抛出重磅指控:"正是甘茨派系坚持要求军事行动优先,才导致初期错过交换人质窗口期。”
这场口水战背后,是执政联盟的深度撕裂。
观察人士注意到,甘茨的国家团结党虽已退出政府,但仍在议会拥有24席。
其选择卡茨作为攻击目标极具深意,这位外长不仅是内塔尼亚胡最亲密盟友之一,更被视作总理接班人。
政治分析师科亨指出:"打击卡茨就是打击内塔尼亚胡的权力核心。”
深层矛盾更体现在战略路线上。
甘茨主张的"国际联盟治理加沙"方案,与卡茨坚持的"以色列安全控制"路线形成尖锐对立。
军方消息源透露,国防军高层普遍支持甘茨主张,认为卡茨的强硬立场导致以军不得不同时承担军事和民事管理双重负担。
而卡茨则获得利库德强硬派力挺,议员埃尔丹公开声援:"甘茨的方案只会让加沙重回哈马斯时代。”
这场高层互撕已产生连锁反应。
人质家属团体在总理府外高举"停止内斗,救人要紧"标语,更有抗议者焚烧印有甘茨和卡茨头像的纸板。
战时内阁观察员注意到,自甘茨退出后,剩余三名成员开会时间缩短近半。
更严峻的是,国防部长加兰特近期罕见缺席多场安全会议,被解读为对政府决策机制的抗议。
外交领域同样余震不断。
埃及调解人向媒体透露,哈马斯谈判代表最新提出的停火方案中,特别要求"以色列需明确单一谈判代表",明显利用以方内部分歧。
美国国务院则推迟了原定本周举行的战略对话,国务院发言人帕特尔承认:"我们需要先弄清楚以色列的决策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