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心吊胆的 10 年:日结 150 元,最怕中介跑路」
2015 年的西安工地,38 岁的老陈攥着刚领的 150 元日结工资,数了 3 遍 —— 这是他搬了 10 吨钢筋的报酬,中介抽走了 60 元。「那时候找活全靠蹲劳务市场,中介说啥就是啥,干满一个月能拿到 80% 工资就算烧高香。」最惨的一次,他跟老乡去外省工地,干了 45 天活,工头卷款跑路,20 多个工友在火车站蹲了 3 天没凑够回家的路费。
10 年里,老陈从西安辗转到乌鲁木齐,工种从普工熬成钢筋工,日结工资涨到 200 元,但口袋始终攒不下钱:中介抽成、欠薪跑路、虚假岗位…… 像三张网罩在头上。2023 年春节,他给儿子转学费时发现,辛辛苦苦干了一年,账上只剩 1.2 万元,「跟我一起出来的兄弟,好多都转行了,我想着再干几年就回老家种地。」
二、「第一次见工资全额到账:日结 260 元,多拿的 60 元像捡来的」
转机出现在 2023 年 3 月。同乡小李塞给他一个二维码:「试试鱼泡直聘,企业直招没中介,我现在日结 260 元。」老陈将信将疑注册,填完「10 年钢筋工经验」后,系统推送了 3 个岗位:
咸阳某工地急招钢筋工(日结 260 元,包午饭)
西安高新区项目招带班(日结 280 元,需带 3 人团队)
铜川光伏支架安装(日结 300 元,需登高证)
他选了咸阳的岗位,跟企业负责人直聊时反复确认:「真没中介抽成?」对方发来了营业执照和施工许可证照片。干满第一天,他收到银行到账通知:260 元,一分不少。「当时愣了半天,赶紧给老婆打电话,她还以为我被骗了。」
3 个月后,老陈用平台「薪资监管」功能存下的钱,给家里装了台空调。数据显示,鱼泡直聘直招模式下,钢筋工平均日薪比传统渠道高 28%,老陈算过账:每天多拿 60 元,一个月干 25 天就多 1500 元,相当于每年多攒 1.8 万元。
三、「AI 推岗 + 考证书:从零散活到大项目,日结涨到 400 元」
2024 年初,老陈在平台看到「钢筋工技能认证」入口,花 3 天时间学习线上课程,考下了「中级钢筋工证」。没想到这个动作,让他的薪资实现第二次飞跃:
AI 根据证书推荐「西安奥体中心扩建项目」,日结 380 元,要求看懂 BIM 图纸;
平台「工友圈」有人分享考登高证经验,他跟着报名,拿下证书后接光伏项目,日结涨到 400 元;
系统提醒「春季急聘岗薪资上涨」,他抓住机会报名某急招项目,因技能匹配度高,被企业定为「班组小工头」,额外拿管理补贴。
最让他踏实的是「区块链存证」功能:每次打卡的照片自动嵌入时间地点,薪资合同上链存储。2024 年 6 月,某项目拖欠 1.2 万元工资,他直接把电子证据提交劳动仲裁,3 天就拿到全款。「以前觉得维权是天大的事,现在平台把证据都给你备好了,省心。」
四、「稳定 7000 元月薪:从打零工到带团队,活找上门来」
2025 年开春,老陈做了个重要决定:不再接零散日结活,专注接「月结大项目」。他在平台完善「带团队经验」,系统精准推送了「渭南某商业综合体钢筋班组」岗位,谈妥月薪 7000 元 + 团队绩效,负责管理 10 人小组。
现在的老陈,早上安排完工人活,就用平台「用工地图」查看周边高薪项目,遇到急聘岗会主动联系企业。上个月,他带团队接了个 15 天的急活,额外赚了 1.2 万元绩效。「前几天儿子打电话说,同学爸爸问我能不能带他们村人一起干,我才发现,原来在平台干久了,真能当‘包工头’,但不是以前那种坑人的,是带着老乡一起赚靠谱钱。」
鱼泡直聘数据显示,像老陈这样的用户,87% 通过「直招 + 技能提升」实现薪资增长,34% 月薪突破 7000 元。在他的工友圈里,最新一条动态是:「第 3 次给大学生转学费,感谢平台让我这老钢筋工也能供出文化人。」配图是银行转账记录,金额 7000 元,备注「9 月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