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74万!涉及淮安区2个住宅小区18部电梯更新改造

超274万落袋,换来18部“新心脏”,这数字一亮出来,邻里群里立刻炸开了锅。

淮安区这回下了血本:淮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布,2025年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项目中标单位是江苏施塔德电梯有限公司,中标金额为2746270.00元。

两个小区被点名,紫金花苑13台,金莺华庭5台,合计18台旧梯将被拆除重装,工程内容写得明明白白,包括机房孔洞调整、井道土建改造、拆除处置、鉴定、安装检验,招标条件里还有一条硬核要求——施工期间每栋楼至少保留一台能用的电梯供居民往来。

把总价摊开来看,每台电梯的平均投入约为152570元,这个数字对普通住户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在于大家都知道电梯不是小修小补能解决的,陌生则在于平时很难看到政府或小区一次性把这样一笔钱花在老旧基础设施上。

有人欢呼安全升级,觉得住得安心;有人皱眉担心,问新电梯能不能经得住时间考验,担保期一过是不是就成了“新的问题电梯”。

从住户视角出发,最直接的顾虑集中在两点:停梯期间出行如何保障,换装后谁来长期负责维护。

居民张阿姨在楼道里问得直白,没想到吧,换梯后电费、保养费是不是要分摊?

物业主管在招标文件上画了重点,合同里包含了安装与验收,但日常维护往往写在后续维保协议里,这块儿才是关键。

专家眼光更偏向体系建设。

一位电梯安全管理研究者表示,单次投资固然必要,但决定质量与安全的仍旧是后续管理机制。

建议将维保服务采用绩效考核模式,建立第三方监测平台,实时采集运行数据并向业主公开。

技术上可以引入远程监控与预警系统,一旦出现异常可以快速响应;制度上则建议设成立即可动用的维修备用金,避免发生故障时因资金争执导致救援迟缓。

提出反方向的声音有人主张:与其每隔几年大修一次,不如从源头改变使用习惯与管理体制。

他们举例称,通过延长检修周期内的精细化维护与升级控制系统,许多电梯的服役期能被有效延长,从而减少频繁的全套更换支出。

这个观点有理有据,它提醒大家关注成本效益比,不过面对安全红线,无法用节约来替代必需的实体更新。

现实里折衷的路径看起来更可行。

招标方在工程里已把拆除处置、鉴定等环节摆平,下一步要把条款做深做透:维保合同写明响应时限与罚则,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共同监督,定期公开运行报告,政府相关部门介入抽检并公布结果。

社区志愿者也能发挥作用,协助老人和行动不便者在停梯期的出行安排,日积月累的“小动作”会成为维护安全的长期力量。

回到那笔2746270.00元,这既是工程款也像是一种承诺:承诺要把老旧的危险变成可控的安全。

工程只是起点,真正的考验在后面——谁来盯、怎么盯、盯得严不严?

话题抛在这里,大家来聊聊心里的那根弦:若住在紫金花苑或金莺华庭,换新梯之后最想看到的三项具体保障是什么?

谁该承担这些保障的主体责任?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