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柬边境冲突在2025年7月爆发,造成大量平民伤亡。 柬埔寨紧急求助联合国调解,但泰国坚持双边解决。 中国外长王毅提出由东盟主导的和平方案后,泰国态度立即转变,从拒绝第三方介入转为开放对话,这避免了局势的进一步升级。 事件源于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突显出区域稳定对各方的重要性。
泰国和柬埔寨的边境冲突在2025年7月24日激烈爆发。 起因是此前几天双方在争议地区的军事摩擦持续加剧。 7月16日至23日,泰国士兵在争议地带踩中地雷,导致多人重伤,泰国指责柬埔寨违反国际公约布雷,柬埔寨则反驳是战争遗留地雷,且地雷位置在柬埔寨领土内。7月23日,泰国政府宣布召回驻柬埔寨大使,并驱逐柬埔寨驻泰国大使,两国外交关系降至代办级别。
7月24日,冲突全面升级。 双方在边境12个区域展开交火,柬埔寨使用BM-21火箭弹攻击泰国目标,炮弹击中泰国一侧的平民住宅区和市场,造成重大损失。 泰国派出F-16战机空袭柬埔寨后方军事设施作为反击,包括一个炮兵指挥部和几个边境哨所。 炮击和空袭中,泰国平民区受袭最严重。
泰国方面的伤亡情况令人触目惊心。 泰国公共卫生部通报,在7月24日至25日的冲突中,至少20名平民死亡,包括数名儿童在内,另有46人受伤,其中多为非战斗人员。 此外,泰国军方报告一名士兵阵亡。 平民区被击中的场景惨烈,一座医院和加油站被毁,导致附近居民惊慌失措。 冲突引发大规模撤离,泰国近10万民众被迫逃离家园,边境村镇变成空城。
柬埔寨也遭受损失。 柬埔寨国防部确认,在奥多棉吉省区域,一名平民在炮火中丧生,五人受伤。 柬埔寨政府疏散约2万居民,边境地带陷入混乱。 两国互有指控:柬埔寨谴责泰国使用国际禁用的集束炸弹;泰国则指责柬埔寨故意攻击民用设施,制造人道危机。 柬埔寨军方声称动用老旧中苏制坦克防御,但面对泰国现代化装备显得力不从心。
军事实力对比显示泰国占绝对优势。 泰国拥有36.1万现役兵力,是柬埔寨12万兵力的三倍。 泰国空军装备F-16战机和瑞典狮鹫战机,经常与中国空军联训提升作战能力。 在冲突中,泰国出动多架F-16空袭柬埔寨指挥部,展现出精确打击优势。 泰国陆军配备中国制VT-4坦克和美制战车,反观柬埔寨依赖老旧坦克约200辆,缺乏空军力量支持。 国际背景上,泰国是美国“非北约主要盟友”,获得西方军事支持;柬埔寨则依赖传统盟友援助。
柬埔寨在冲突爆发后第一时间寻求国际干预。 7月24日,柬埔寨首相洪玛内向联合国安理会发出紧急信函,要求召开会议讨论局势。 柬埔寨驻联合国代表控诉泰国越境侵略,并呼吁联合国实施停火决议。 洪玛内还向东盟国家紧急求助,强调需要外部力量介入防止事态失控。 柬埔寨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边境问题源于1907年法国殖民地图遗留的争议区,涉及柏威夏寺周边4.6平方公里土地归属问题,因此必须依赖多边机制解决。
泰国在冲突初期态度强硬。泰国外交部在7月24日发表声明,明确拒绝任何第三方介入调停,包括联合国或邻国。 泰国代总理普坦强调坚持双边对话,认为柬埔寨的炮击是对主权的挑衅。 泰方宣布关闭所有边境口岸,禁止人员通行和贸易流动,加剧双边紧张。普坦的立场被解读为利用民族情绪稳定国内支持率;同时,泰国民众示威增多,要求政府强硬回击。
中国外长王毅在关键时刻提出解决方案。7月25日,王毅在北京会见到访的东盟秘书长高金洪。 王毅表示泰柬边境冲突造成人员伤亡令人痛心,并指出冲突根源是西方殖民时期划界遗留问题。王毅主张双方保持克制,支持由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主导斡旋,以“东盟方式”推动对话和政治协商。 所谓“东盟方式”强调成员国协商共识,不强行决议,旨在确保区域自主解决。 中国外交部承诺提供建设性支持,但不直接干预,避免复杂化局势。
王毅的表态后泰国态度立即转变。 7月25日下午,泰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边境局势时改口称,虽仍偏好双边对话,但未拒绝部分国家和组织提供的善意协助。 相比之前的严词拒绝,泰方开放了多边调解的可能,同意考虑马来西亚的斡旋提议。泰国安全部门报告边境炮火暂时停息,但争议区部署重兵以防事态反复。
国际反应聚焦区域机制。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与泰柬双方紧急通话,推动停火谈判。 联合国安理会召开闭门会议讨论局势,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克制避免平民伤害。 美国国务卿敦促立即停火,中国外交部重申睦邻友好原则,承诺劝和促谈。 这些动态凸显出第三方角色的实际影响。
泰柬冲突的地缘背景复杂。 柏威夏寺周边争议区在殖民历史后遗留未解。 2025年7月的对抗中,柬埔寨军方依赖火箭弹和地形打防御战;泰国则利用制空权压制但面临平民伤亡压力。 这场争端暴露了历史仇恨如何被国内政治利用:泰国代总理普坦以强硬姿态凝聚民意,柬埔寨首相洪玛内也以主权议题强化民族认同。东盟内部协调机制在这次事件中受到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