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舰是不是捕鱼船?网友一句玩笑把场面点燃。每次回来,大家都盯着一个词:海鲜。真不是大家胡说八道,舰底藤壶,几十吨一块带回码头。看图那感觉,说像搬海鲜走私都没人反驳。只是传说归传说,真要问藤壶能不能端上桌,故事全变了味儿。
藤壶是啥东西,别看它外表贝壳,里面全是“硬科技”。长得快,谁船底面积大谁倒霉。航母你想想,小区操场摊平了还小。一趟出海绕一圈,几个月工夫某天进港,底下多出一座“海底森林”。铁皮看不见,下面密密麻麻藤壶挂件,一个指甲大,一片片往上铺,像拼乐高一样,愣是贴了几层。网传一平方米几公斤,这账简单粗暴。辽宁舰底下少说有几千平米,保守点,几十吨起步,出海勤快点,能顶上一仓石子。
问题来了,藤壶,拿回来咋处理,吃么?不少沿海网友留言,福建广东有藤壶大餐,舌尖上的中国都拍过。问题咬一口辽宁舰牌的,命是自己的,千万别尝试。真有人尝过苦果。印度当年倒霉到家,航母清藤壶,厨师兴冲冲煮上桌,全员下线,集体进了医院。背后原因简单,船底防锈漆,里面涂的全是有色重金属。为了长途抗海水,铅也好,汞也好,统统抹一层,藤壶泡在上面,就像蘸了毒素浴。谁吃谁倒霉,轻点上吐下泻,重了汞中毒。哪怕航母百毒不侵,人可没法传说生化战。所以后来各国有规矩,所有海军通告,舰底所有生物,全面禁食,严查不漏。
问题还不只吃。真有人疯了,清下来扔回海里,事情没完。航母出趟远门,秦皇岛出发新加坡溜达,太平洋一圈试航,船底藤壶跟着周游世界。拿着沿途的“旅伴”,直接回家,往本地一丢,等于替外来物种安家。干掉一片原生贝类,成了港口垃圾王。堵码头管道、恶化水质、污染养殖圈,出来都是生态灾难。不是普通垃圾,人类还真束手无策。
怎么弄?只有一条路,进坞。先让辽宁舰大肚子进干船坞,抽水关门,底下露出来。工人穿防毒服,上压水枪水刀,全副武装,疯狂喷、刮。藤壶一块块掉下来,堆成小山。有的干净利落直接灼烧,还得按危险废物处理。全流程密封,哪怕装车拉走,还要专业填埋。啥都不能马虎,不然又得挨批。
这些藤壶,有毒、脏,还麻烦。可还不能不管。让它黏在底下的话,问题越滚越大。航母靠速度,底子本该像镜面,结果藤壶一层糊上去,摩擦力直线上升。数据有人算过,藤壶覆盖面积严重,能让耗油量陡增。百分之五、百分之十,听着不多,一换算成万吨油费,天价账单,空跑全世界眼红。中国航母讲求效率,真怕藤壶成了拖油瓶。速度掉了,反应慢了,还谈啥作战效能。
艇上的保养很纠结。专用防锈漆,目标清除生锈不让生物粘。老办法是加重金属,现在科学进步,有了新型生态板油。既抗藤壶又绿色环保,辽宁舰后期都升级过。数据显示现在藤壶长得慢了,底部光滑,费的事少多了。新造的山东舰、福建舰,干脆把底漆配方提前改进,更省事。藤壶没机会扎根,出海回来清理压力小了不少。
说辽宁舰是巨型捕鱼船,挺有画面感,但真相没那么美。每次清藤壶,钱、时间双重大出血。网友调侃是“最贵的海鲜”,可惜下场都一样。全部送进火炉,啥都别想拿来炒菜做饭。海军安全、环保双保险,规矩比天大。藤壶要上桌,得靠真正的海捕,军舰那套千万别盯。
可藤壶问题还真的不能全靠科技。新材料再先进,大洋一溜达,一两年也该清理一回。藤壶细胞分裂本身就是海洋顽疾,几千万年来在各艘船上上演。辽宁舰这样体量大,出来就是天然载体。美国航母英国航母,无一例外全是苦主。所有进港清理,一套流程一模一样。每次看都像大片,刷洗、轰炸、运输、销毁,一秒不敢马虎。科技迭代,藤壶也在变,防不胜防。
三句话总结,航母不是捕鱼船,藤壶不是海鲜菜,辽宁舰这波藤壶全靠烧。吃不得,卖不得,处理一条龙。网友口嗨归口嗨,真到实践,都要讲章法。生态要紧,安全更要紧。这才是大船风范。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