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鸡排哥景德镇五中摆摊未报备被城管当场劝返

10月2日上午,一辆写着“网红鸡排哥(五中)”的三轮车刚驶入景德镇五中附近,就被城管拦下。车主辩解:“我以前就在这儿摆摊。”可回应他的,是那句冷硬却合规的话:“没有报备,就没有摊位。”

这不是一场执法冲突,而是一次城市治理的精准落地。真正的“鸡排哥”李俊永,因情绪价值拉满的服务风格走红,队伍排到百米开外。他的成功,是个人努力的回报,也是一场流量时代的偶然。可当“鸡排哥”从名字变成品牌,这片土地上的摊位,早已不再是谁来都能站住脚的公共空地。

景德镇的流动摊贩管理,早已不是“抓与逃”的猫鼠游戏。西郊街道明确划定区域、时间、业态,珠山区在陶溪川设临时疏导点,所有摊主必须提前报备、接受联合监管。这背后,是一套“疏堵结合”的制度设计:核心区域严禁占道,人流密集处则以疏导点承接需求。城市要秩序,也要烟火;要网红经济,也要普通人生计。

那位被劝返的车主或许委屈。他曾在同一地点摆摊,如今却因一块招牌被拦。但问题不在他能不能卖鸡排,而在他是否遵守了新的规则。当“鸡排哥”成为特定符号,冒用其名,本质是抢占他人流量红利。政府保护这一称呼的专属性,并非偏袒网红,而是防止混乱——若人人自称“鸡排哥”,最终只会劣币驱逐良币,真正守规矩的小贩反而无路可走。

更深层的矛盾,是规则更新的速度赶不上流量发酵的速度。一个普通人看到商机,想借势谋生,本无可厚非。但城市治理不能停留在“谁先来谁有理”的原始逻辑。景德镇的做法提供了样本:通过公示准入条件、设立便民摊区、建立动态管理机制,让每个摊贩都有机会获得合法身份,而非在灰色地带挣扎。

规则不是为了消灭烟火气,而是为了让烟火气持久燃烧。真正的公平,不是谁都能随意占道,而是谁愿意合规,谁就有机会上场。别再问“我只是想卖鸡排,为什么不行”——该问的是:我们能否建一个更透明、更包容的入口,让每一个想踏实谋生的人,都不必冒充别人的名字,也能被城市温柔接纳。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