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采药人扯断千年黄精,背后算盘响彻山谷
绳子在悬崖边晃荡,采药人脚下碎石滚落。他对着镜头兴奋大喊“千年宝贝”,手里那株黄精的根须应声而断。这一幕在短视频平台爆火,但我要说,这根本不是采药,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表演。
所谓“千年黄精”,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营销话术。我问了中药圈的朋友,他们直接笑喷:“千年?拿什么测?碳十四吗?”黄精的年份鉴定至今都是行业难题,全靠经验估算。这“千年”人设,就跟古玩市场的“祖传宝瓶”一样,专骗外行。
更讽刺的是采摘过程。看似惊险刺激,实则破坏性采集。根系一断,这株生长了不知多少年的植物基本就废了。我查了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未经批准采挖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涉嫌违法。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可能也在法律边缘试探。
为什么这种内容能火?因为它精准拿捏了人性——对奇珍异宝的猎奇,对一夜暴富的幻想。发布者心里那点小算盘,我在屏幕这边都听见响了。这棵黄精能不能卖出天价不确定,但这条视频的流量收益,可是实打实的现金。
有人说这是传统采药。得了吧,别往脸上贴金了。传统的“采育结合”智慧早被他们扔下了悬崖,现在只剩赤裸裸的流量争夺。今天能为了流量薅“千年黄精”,明天就敢去挖“万年何首乌”。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评论区。“吃了能长生不老吗?”“这得值一套房吧?”这种天真的提问,正好成了算法推荐的燃料。整个事件就是场大型行为艺术——表演者在悬崖演戏,围观者在评论区做梦,只有那株黄精是真实的受害者。
这株黄精最不值钱的,可能就是它被吹嘘的“千年药效”;而它最有价值的,恰恰是它生长了那么久所代表的自然遗产属性——可惜,这份价值,在绳子放下那一刻就已经碎了。
所以别被“千年”唬住,也别被“悬崖”吓到。下次再刷到类似视频,不妨问问:他们到底是在传承技艺,还是在收割流量?答案,早就写在那些断裂的根须上了。
#十一月创作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