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印度为何执意挑衅中国、步步紧逼?原因或源于 “明学狂想症”
1962年9月中旬,邓州事态越发激烈,毛主席一生中首次被一个外国人难倒了。
用他老人家的话来说,就是:“我想了十天十夜,总是搞不明白尼赫鲁为什么要来惹我们。”
在老人家的眼里,中印之间的差距摆在那里,印度也没有道理去惹那只老虎。
尼赫鲁可是个享誉盛名的政治家,想必也是个脑袋灵活、深思熟虑的人。
既然这次你下了决心要和我们一较高下,那背后肯定是有靠山或者靠得住的靠山。
但是毛主席就是想不到,尼赫鲁到底靠着什么撑腰。
为此,那位老人心里也有数,早早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在中印开战之前就向领导层打了一针提醒:要是败了,西藏就得没了,不过总有一天还得把它夺回来!
不过事后来看,毛主席明显担心多了点。
当时印度到底在搞些啥,把毛主席吓得半死,真是让人琢磨不透。
因明学狂想症
其实,不光是毛主席,和印度打过交道的许多朋友,也都对这方面有深切的体会。
他们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真是搞得人一头雾水,想搞明白都难。
这一切,都跟印度人那独特的思考方式紧紧相连。
要想搞懂印度人,你得明白两样东西,一个是因明学,另一个就是弱者有罪论。
只要明白这俩东西,再看看印度身上的那些莫名其妙的举动,心里顿时就明白了。
先聊聊因明学,这是印度次大陆上一门老得不能再老的学问了。
这也是一种挺偏激的唯心主义,最核心的想法就是:我就是那个世界。
换句话说,我觉得这个世界就是什么样子,世界就是什么样子。
至于这个世界到底长啥样,也没啥大不了的。
这和中国古代的阳明心学有几分相似之处。心学派强调的主要就是“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
和不少跟三哥打过交道的人都能感觉到,印度人在做PPT时,老喜欢讲得天花乱坠,看起来倒是挺有模有样的。
一到落实阶段,情况就乱成一锅粥,或是迟到,要么就是拖欠工资,各种小动作层出不穷,似乎没有他做不到的事,只有你想不到的事情。
在印度人眼里,只要我在脑海里想到这事就可以了,没啥复杂的。
至于他真正动手操作时的模样,倒是不太关键。
这背后,实在是因为因明学的思想影响在作祟啊!
再一个嘛,就是那套弱者有罪的说法,大家都知道,印度那会盛行种姓制度,国内的阶级压迫真是挺厉害的。
长此以往,欺弱凌贵,众欺寡,就变成一种理所当然的事儿了。
印度国内频频出现群体强奸事件,司法机关却总偏向保护施暴者,背后其实就是那种弱者有罪的思想在起作用。
在我们觉得伤天害理的事,在别人那儿似乎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两种看法,最后也会体现在印度的商业和外交上,搞出不少让人惊掉下巴的操作来。
了解这一点之后,印度政府接下来的各种花招也就一清二楚了,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比如说,1950年时,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印度人民院当众说过:“我们地图上的麦克马洪线就是界线,不管你信不信地图,我就是不允许任何人越过这个地方。”
这条麦克马洪线呢,是英国当年殖民时期一手划出来的中印边界线,就算是那会儿被称得很差劲的北洋政府,也从未认可过这条明显不合法的划定。
新中国成立之后,这条界线基本上就没啥可能被承认了。
为了这个事儿,两国拼着几次谈判,但都没搞出个结果。
别以为尼赫鲁只是说说而已,他是真的把自己这话当回事了。
为了这个,专门制定了法规,禁止任何人质疑那所谓的印度边界线,若违反了,得判三年牢。
这事一看就知道印度人的那个奇怪思想了,我心里这么想,可是在你实际行动中,却偏偏要迎合我,怎么说呢,挺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
什么历史渊源啊,什么国际惯例之类的,统统放一边去啦。
要是别人不能达成印度人心里的期望,轻一点就会闹腾耍脾气,重一点还可能心怀不满,存点歹意。
而且,这种想法一直影响着印度建国之后对待所有边境事务的方式。
这不仅仅是针对中国,印度对待其他邻国——比如巴基斯坦、孟加拉、缅甸和尼泊尔——也是走的同样路线。
特别是在印度独立之后,经过一连串的侵略战役或者边境蚕食,从邻国那边夺取了差不多20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反倒让印度人在因明学虚构的世界中尽情遨游,连像尼赫鲁这些受过高等教育、地位显赫的印度领导人也难以免俗,真是把印度当成了一个繁荣有声、有色的大国。
在大印度民族主义者幻想的天地里,藏族全境、青海、四川部分地区、云南的部分地方,那都得是印度人的领地。
其实不少人可能会觉得奇怪,当年中国在抗美援朝的时候,硬碰十六国联军,干得那叫一个气势磅礴,战绩也挺不错。
难道说,印度人都没留意国际新闻吗?
看了,但那些都是英国BBC的假新闻嘛,西方媒体在报道他们自己和他们那些靠山时,老喜欢从一个“胜利”蹦到另一个“更大的胜利”,结果却总是莫名其妙地全军覆没。
就拿最近的美国大选来说,媒体报道也是这个调调,不停地拼凑所谓的“胜利”,结果最后呢,事情的发展可不是他们宣传的那么简单,反倒是给人一种“表面热闹实则尴尬”的感觉。
这种假消息,不但没有让印度理智一点,反倒让他的因明学幻想更加严重。
那会儿,中国驻印度的武官朱开印,在给国内递交的一份报告里提到:印度人觉得中国军队是主要大国里最不行的一个,甚至还说一个印度士兵能打赢十个多中国士兵。
后来,印度人经过“深入”研究后,总算谦虚点了,他们觉得中国士兵在吃苦耐劳方面确实挺出色的,十个难撑,打六个差不多。
有句话说得好,天要让它倒霉,就得让它疯点劲!
气氛已经炒得差不多了,老天爷还偏偏给印度人来了一针鸡血!
当年大航海的那些事里,葡萄牙人在印度西海岸霸占了一个叫果阿的殖民地。
印度一独立,就不断地喊着要葡萄牙把土地还回来。
不过葡萄牙人不肯轻易放手那点残存的家当,死活都不打算还。
两边商量再商量都没结果,到1961年,果阿事件终于爆发了。
印度军队轻轻松松打败了果阿地区的葡萄牙守卫队,把这里给占了,结束了葡萄牙几百年的殖民统治。
眼下看,这事儿啥也没啥,但那些年可是一件大事,闹得挺轰动的。
因着那会儿,咱们国家算是世界上少有的第三世界国家,用自己拼搏的力量收复了土地,瞬间就成了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心中的榜样。
印度那位老大哥,又高又硬,是不是?
就这么在一片夸印度军队武德、崇敬之声中,印度政府逐渐感觉到自己在我面前占优势了。
这人快到妄想症的晚期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会儿尼赫鲁政府就把和中国的边界谈判搁置了好多年,直接宣布麦克马洪线就是他们印度的正式边界线。
那时候印度也有个明白人,外交部的巴兹帕伊秘书曾劝过尼赫鲁,说你这样一意孤行自己划边界线,中国肯定不会答应。
但尼赫鲁的答复却带点因明学的味道:中印之间根本没有什么边界问题。
换句话说,尼赫鲁的意思就是,只要我觉得边界线在哪儿,你们中国人照着办就是了。
这操作实在太离谱,把中国政府搞得一头雾水,国务院外交部赶紧安排人去印度,找尼赫鲁好好谈谈,盼着他赶紧醒醒。
可尼赫鲁却挺有气势地拒绝了中国代表团的会面。
事情搞完后,他又反咬一口,对外宣称是中国那边拒绝了谈判。
我们觉得这就像是颠倒黑白一样!
要是用因明学的角度来想,你会发现尼赫鲁这么做,根本就一点都不觉得难堪。
在印度人心里,觉得中国不愿意答应他们的请求,所以就觉得中国没有诚心谈判。
因明学偏向极端的唯心,只要你不按照我心里的想法办,那就算是你的错了。
你弱,你就活该被欺负
要是只是嘴上玩玩,也就算了,可尼赫鲁偏偏要把自己的幻想变成现实,明摆着违背了之前中印之间达成的协议,竟然派兵越过警戒线向我们这边推进,还在我方的哨所后面建起了哨所。
这种不讲理的行为很快就激怒了中国军队,两边很快爆发了几场小规模的武装对峙。
在印度人看来,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很大的委屈,他们认为中国越过麦克马洪线侵犯了他们的领土,现在又来阻碍他们,觉得这太过分了。
事情曝光后,印度民众不仅没有觉得自己做得不对,反而对中国的敌意越发强烈,这思维逻辑也是挺让人无语的。
印度的政治人物们在议会里也是忙着拍桌子,喊着非得给中国点颜色看看,否则他们那虚幻中的所谓尚武精神和民族性格就没法体现出来。
在这样的情绪带动下,印度不仅没有收敛,还继续大步向我方边境推进去。
面对印度人这套让人搞不懂的迷糊操作,我们这边还是打算以和为贵,千万别惹出事。
毕竟那会儿的印度可是个第三世界的领头羊,背后还靠着美苏两大强国的撑腰。
反过来看,我们这边可是内忧外患,正处在建国以来最艰难的阶段。
于是,周总理派人去跟尼赫鲁说,只要他把边境的军队和行政人员收回去,两国还是好兄弟,那些过去的事情就不跟他计较了。
没想到这番强调和睦相处的请求,反倒激起了印度人另一种民族本性,那就是弱者有罪的想法。
在印度人的脑海里,弱者就理所当然地会受到强者的欺压。
比如那些被印度人弄死的外企,在他们眼里,你就是靠着我才在这儿办厂,我欺负你,难道有什么不合适的吗?
和这个国家打交道的话,绝不能示弱哦,要是你一直忍让,他反倒越发放肆,你越是出手狠一点,他反倒越乖。
尼赫鲁等人觉得,我打压了你,你还温温柔柔地来求我,这说明啥?这说明你挺脆弱的呗!那我还不得趁机多欺负你点?
于是,尼赫鲁又加大了指示,让前线的士兵们只要觉得对方有威胁,就能直接开火,不用特意汇报上去。
至于是不是存在威胁的问题啊,对于崇尚因明学的印度人来说,我觉得只要你觉得有,你就有。
在这种荒诞的逻辑引导下,印军在奇普恰普河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开枪射击正在巡逻的解放军战士,导致我方多名官兵伤亡。
这下中国也挺不高兴了,北京方面严词警告印度:打打炮炮不是闹着玩的,玩火自焚没得商量。如果印度军队还敢对中国军队开火,中国肯定会果断反击,绝不手软。
官僚主义害死人
不过,印度人还陷在自己的一厢情愿里,怎么也没法自拔。
尼赫鲁的得力助手,前线印军的指挥官,算得上印度版赵括的考尔中将,在向尼赫鲁汇报时,毫不谦虚地说:我坚信中国不会对咱们任何阵地发起攻击,就算我们的阵地不如他们的坚固。
印度那帮国会的老爷们远在新德里,根本不知道前线的情况怎么个样子,既然考尔中将说中国没啥威胁,那就说明没啥威胁啦!
尼赫鲁一点都不怀疑军方的吹嘘,反倒越发觉得自己很靠谱。
他在给前线的电报里叮嘱他们:敢于冲得更猛点,把中国人全部赶走才算完。
那会儿,已经是1962年九月初头了,美苏两个大国正为了古巴导弹危机互相争吵扯皮,真是个难得的战略机会。
按理说尼赫鲁得提防点才是,眼下两位大哥都忙不过来了,要是让中国趁机动手,可就麻烦了。
前线传来的那些“好消息”一波接着一波,搞得印度人都快飘了,觉得打败中国不过是一场轻松的山地散步罢了。
到了9月8日那天,情况就开始显得不太对劲了。
就在这一天,压抑已久的中国军队突然调动六十名士兵,包围了印度一处30人的非法哨站,然后把里面的印军给驱赶走了。
接着,中国政府向印度政府发出了一番严厉的警示:形势十分危急,后果不堪设想,必须提醒印度方面,别说没有提前告知啊!
为了掩盖自己能力有限,印度军队还在新德里硬吹,说有600名中国士兵围攻他们,面对比自己多20倍的敌人,他们坚持拼了老命,最终还是因为差距太大才不得不放弃哨所。
新德里一看,居然调动了20倍的兵力,用多打少,真的是怕咱们大印天兵呀。
为此,尼赫鲁一点也不在意对中国的警告,反倒信心满满地吹嘘说:实际上,我每次架设哨所的时候,中国都不会开火。只要我建好了哨所,中国军队肯定会退让一步,确保中印边境的局势和平安稳。
尼赫鲁这么一吹牛,印度的媒体也跟着扯起了大旗,嚷嚷着要加大对中国的打击力度,搞得氛围越来越紧张。
尼赫鲁政府一瞧,民心士气正振奋,要是不趁机搞点行动,可能会失去一些支持。
他派出了个叫森的中将去边境,调动了一支军队加上一旅,声称要剿灭那六百个中国人。
后来,印度在这场战役中表现得还算过得去的达尔维准将,回想起这事儿时忍不住痛心疾首地说:要不是多拉哨那边谎报了情况,中印两国根本不用闹到这个份上。
这事儿也确实是这样子,中国一看,印度居然派了这么多人,到底想搞什么玩意儿?
这不就像要开打似的嘛!于是中国这边也赶紧调集兵力,准备跟印度拼个痛快。
这个时候,印度又冒出个奇怪的人物,叫马立克,是情报局长。
这家伙纯粹就是个拍马屁的专家,为了不让领导不高兴,特意只报好消息,不提坏消息,给新德里的圈子筑起了一层信息的茧,把那些不利于团结的声音都给屏蔽了。
以至于中国那边都已经安排妥当了,印度那头还完全不知道,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他拍着胸口向新德里的长辈们保证,边境的中国军队只是一些零散的小部队,绝对不会对印度带来威胁。
国会那些老哥们的因明学幻想症,适时又来了几下。
他们觉得呀,我们印度可是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中国军队基本不可能对咱们动手。
经过一番激烈思考后,他们决定各个部门合力行动,把那支“微小部队”赶走。
要是在中国这边看,这样的举动可就等于发出了开战的信号。
差不多是时候让印度人从幻想里完全清醒过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