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分钟路怒,藏着多少方向盘上的情绪雷?

7月16号那天,济南街头出了档子事:一辆黑色越野车连续变道,把一辆摩托车别停了。开车的李某嘴里冒出句“你管得着吗?弄死你!”,这段视频一传到网上,立马就炸了锅。前后不到三分钟的路怒冲突,最后以李某被行政拘留收尾。可这事里藏着的情绪失控问题,真该让每个开车、骑车的人都琢磨琢磨。事情是这么回事:骑摩托车的小潘正在飞跃大道正常走着,李某开着越野车突然连续变道挤他,小潘没办法,只好赶紧躲到公交车道里。停下车理论的时候,李某不光用“你管得着吗”呛人,还放话要“弄死你”。视频里能看到“中联重科”的标志,好多网友还以为他是这家公司的,结果企业连夜出来说,跟他没关系。济南警方动作挺快,24小时就查清楚了,按《治安管理处罚法》定了他寻衅滋事,拘了;交警也没放过,他违法变道这事儿也罚了。说起来,李某还是个机械设备代理商的老板,平时看着人模人样的,怎么一开车就变得这么横?这里面的道道,或许能从心理学上找找原因。有种叫“挫折-攻击理论”的说法,大概意思是,人心里攒了太多工作压力,路上一点小摩擦,可能就成了压垮理智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且关在车里,人好像就容易“隐身”,胆子也大了,总想着通过抢路、说狠话来占上风,这叫“去个性化”效应。

还有个说法叫“车辆自我延伸效应”,在李某身上特别明显:小潘质疑他开车不对的时候,他好像把车当成自己胳膊腿儿的一部分了,觉得被“碰了”,立马就炸毛。不少开四轮的见了两轮,总觉得自己“更强”,不知不觉就带出一股子狠劲,可能就是这心理在作祟。再看看规矩这块,咱们现在处理这种事,主要靠《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条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0条,大多是事后罚一罚。但你看国外,佛罗里达把严重的路怒算成三级重罪;德国会逼着涉事司机做心理评估;日本更严,驾照更新还得考情绪稳不稳定。英国搞的“CALM驾驶课程”,这些都是提前预防的办法,咱们在这方面确实还有空子可钻。要说怎么一起把路弄得更顺,开车的人不妨试试“10秒冷静法”:遇上不痛快,先别火急火燎的,数几个数,深呼吸几次,别让报复性开车把事闹大。交管部门也可以想想招,比如试试在车上装个能监测情绪的东西,驾照年审时加个心理评估。这次的视频证据倒是让大家看得明明白白,显出了舆论监督的劲儿,但也得小心别过了头——就因为李某衣服上的标志,连累了不相干的企业,这说明议论归议论,得就事论事,别瞎扣帽子。

其实啊,方向盘就是块试金石,能看出一个人的文明程度。李某被拘,说明规矩越来越严了,但更重要的是,怎么让每回打转向灯,都能让人想起“文明”俩字。路上谁都有份用,这道理得靠规矩护着,也得靠每个人自觉。说到底,路上的秩序,不就是咱们社会秩序的一个小影子嘛。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