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股市的短暂狂欢,不过是为一场不对等贸易协议奏响的虚假凯歌。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25年7月22日通过“真实社交”平台,洋洋得意地宣布与日本达成“巨大”贸易协议时,日本官方的“沉默”——直至首相石破茂次日才谨慎表态将“仔细研讨内容”——本身就是一种震耳欲聋的宣言:这根本不是什么“胜利”,而是一场被迫吞下的苦果。
这份被特朗普吹嘘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协议,核心条款包括日本将支付15%的“对等关税”,并承诺向美国投资高达5500亿美元,同时开放其长期受保护的汽车、卡车、大米及其他农产品市场。这桩交易,表面上为美国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并攫取“90%的利润”,实则将日本企业和普通民众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悬崖,赤裸裸地揭示了在全球贸易博弈中,弱势盟友所承受的隐形代价与无奈。
15%的“对等关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日本出口支柱的精准打击。早在协议达成前,美国对日本的关税施压已显成效:日本财务省数据显示,2025年6月日本对美出口额同比下降0.5%,其中对美汽车出口额更是同比暴跌26.7%,导致日本对美出口连续第三个月下滑。汽车及零部件占据日本对美出口总额的近三分之一,新增的15%关税将直接侵蚀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利润空间,迫使其降价或优先出口低价车型,最终可能导致生产线调整、裁员,直接冲击数十万日本工人的饭碗。这不仅仅是企业账面上的数字变化,更是无数家庭生计的真实困境。
而那5500亿美元的巨额对美投资承诺,更是对日本经济的一次釜底抽薪。尽管协议宣称美国将从中获得90%的利润,并创造大量就业,但对日本而言,这笔庞大资金的流出,无疑是对其国内经济发展的一次“抽血”。日本本就面临严峻的经济前景,出口数据持续疲软,通胀高于目标。将有限的资本和资源大规模导向海外,可能严重削弱日本本土产业的投资能力和创新活力,延缓其经济复苏进程。这笔投资的长期回报和潜在风险,对于日本企业和投资者而言,无疑是一场豪赌,其结果远非短期股市的上涨所能掩盖。
此外,日本市场对美国汽车、卡车和大米等农产品的开放,将给日本本土产业带来毁灭性冲击。长期以来,日本农产品市场以其高度保护主义而闻名,国内农民得以维持相对稳定的收入。一旦美国廉价且规模化生产的农产品大量涌入,日本农民将直接面对生存危机,其传统农业模式将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样,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意味着日本本土汽车品牌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市场份额可能被进一步蚕食,加剧其产业困境。这不仅是经济上的让步,更是对日本社会结构和传统产业生态的深远影响。
日本的“沉默”并非无声,它承载着企业转型的阵痛、民众生计的担忧,以及在全球贸易格局中,一个长期依附于强权的盟友在面对霸凌时的无奈与妥协。这不仅仅是一份贸易协议,更是对日本经济韧性与社会承受力的一次严峻考验。如何在这场不对等的博弈中,为国家、为企业、为民众寻求真正的出路,将是日本政府必须直面的深刻命题。日本的未来,需要超越短期市场反应的深谋远虑,更需要对国家核心利益的坚定守护,而非一味地扮演“沉默的羔羊”。毕竟,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强权面前的“胜利”,往往只是更深层危机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