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加税踢到铁板,莫迪亮出杀手锏,美国打压印度难了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正向民众描绘着一幅宏伟蓝图:印度即将崛起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然而,就在同一时间,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却毫不客气地将其经济贬低为“衰败的”。

这两种截然对立的评价,直接把印度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十字路口。全球经济前景未明,美印之间的贸易战火却已然点燃。

这不单单是关税数字的游戏,更是一场对印度经济根基的深度拷问。究竟是坚韧不拔,还是裂痕密布?

冲突的核心,围绕着美国市场准入的强硬要求。美方坚持,印度必须敞开其农业和乳制品市场,并大幅降低相关关税。

但对印度政府来说,这绝非简单的商业谈判。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已经公开声明,农业和乳制品领域是国家“不可触碰的红线”,没有退让的余地。

特朗普在TruthSocial网站上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直接将印度称为“衰败的经济体”,并宣布自8月7日起,将对印度商品普遍征收高达25%的关税。

其实早在今年5月3日,美国就已经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加征了同样25%的关税,这直接冲击了印度价值28.9亿美元的出口。

印度对此也迅速作出反击。今年7月4日,他们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正式文件,宣布将对美国杏仁、核桃、苹果等农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总额达到7.25亿美元。

莫迪总理在瓦拉纳西的公开会议上,面对民众,信心满满地宣称印度很快就会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他同时号召全国上下全力支持“国货”(VocalforLocal)运动,以此应对外部压力,并助力实现印度的宏大经济目标。

印度的反击姿态看似强硬,但背后的实际杀伤力却远小于其象征意义。这种“无效反击”的背后,隐藏着印度经济难以言说的“内伤”。

脆弱的底色

印度的农业是国家经济真正的基石,贡献了GDP的16%,养活了近5亿人口。然而,其主体是户均仅1.08公顷的小农经济,抗风险能力极其薄弱。

与美国场均187公顷的大规模农业相比,一旦印度市场完全开放,数亿农民的生计将面临毁灭性打击,后果不堪设想。

这种深层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今年6月,印度北方邦和旁遮普邦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抗议,直接反对进口美国农产品。

这导致莫迪所在政党在该地的民调支持率从42%骤降至31%,足以证明农业问题是其执政面临的政治和经济双重死穴。

乳制品行业同样牵动着印度全国8000万家庭的生计,任何开放举动都可能引发剧烈的社会动荡,这无疑是莫迪政府必须坚守的“红线”。

再看印度的制造业现状,“印度制造”计划的推进远未达预期,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不升反降,从2014年的16%下滑到今年的14.7%。

混乱的关税政策甚至导致部分外资选择撤离,特斯拉最终选择在中国而非印度设厂,便是最直观的例子。

印度汽车年产量仅410万辆,与中国去年的2600万辆相比,差距巨大。这凸显了印度工业基础的薄弱,难以有效吸收贸易战带来的冲击。

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在于,印度经济在关键供应链上对外部依赖严重。例如,80%的药品原料和60%的电子产品零部件都依赖美国进口。

加上对美国高达1120亿美元的巨大贸易逆差,使得印度在贸易谈判中缺乏对等博弈的筹码,任何激进反击都可能引火烧身。

当内部经济根基如此脆弱时,向国际社会寻求支援似乎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然而,国际舞台也并非印度的避风港。

盟友靠不住

印度的贸易申诉渠道,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堵死了。美国通过阻止上诉机构法官任命,直接导致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陷入瘫痪。

这意味着印度即使遭受不公待遇,也难以通过国际法律途径寻求有效的救济,其贸易申诉几乎变得毫无意义。

在今年7月6日的金砖国家峰会上,莫迪曾尝试联合盟友,共同应对美国的压力。他提出了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倡议。

然而,这一提议遭到了俄罗斯和南非的明确反对,峰会最终也未能对美国采取任何实质性的集体措施。这暴露了金砖国家联盟内部的深刻分歧。

巴西总统卢拉在私下直言,金砖国家无法替印度承受美国加征的关税。这番话无疑揭示了所谓“盟友”在现实利益面前的局限性。

此次峰会的联合公报内容也显得空洞无力,未能为印度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支持,进一步凸显了其在当前贸易争端中的孤立无援。

在外部强压、内部脆弱、国际求援又收效甚微的三重困境下,莫迪政府高呼的“支持国货”,其真实意味值得深思。

雄心何去何从

让我们再次审视莫迪总理所描绘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宏伟愿景。在经历了残酷贸易现实的反复敲打之后,这一目标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遥远,甚至有些缥缈。

莫迪政府当下高声倡导的“支持国货”运动,表面上是在激发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号召民众支持本土产业发展。

但从更深层次剖析,这其实是在所有外部博弈手段都失灵、内部结构性问题又难以短期解决的情况下,一种无奈的战略性退守。

这不单是应对眼前危机的被动应急之举,更是对“印度制造”计划多年来未达预期、制造业发展缓慢的一次侧面承认与无力回应。

当前的贸易冲突,不仅仅是两国在关税数字上的博弈。它更是一次针对印度整体发展模式及其经济韧性的严峻压力测试。

印度能否真正迈向其设定的经济雄心,关键不再仅仅取决于能否生产出更多的“国货”,而在于能否果断有效地解决那些深藏于其经济结构深处的根本性矛盾。

笔者以为

美印贸易谈判已然陷入僵局,7月9日这一关税暂缓截止日已过。美方此前甚至威胁,若谈判失败,将把关税翻倍至15%。

印度工业界已经发出警告,贸易战一旦持续下去,将严重拖累其GDP增速,预测可能从6.5%降至4.8%。这无疑为印度经济的未来投下了巨大的阴影。

印度在2024年与美国的军售额高达187亿美元,并以高出市场价20%的价格购买美国天然气,这都显示其在某些关键领域对美国的高度依赖。

这种复杂而矛盾的关系,让印度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始终处于被动。未来,印度在国际舞台上将如何自处,是其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