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天方夜谭,谁曾想当下变成了现实]
你知道,差不多一年前,要是有人跟你说“东方甄选把董宇辉一剥离还能翻身”,大部分人估计会笑掉大牙
觉得那实在像天方夜谭一样
那会儿,股价像坐过山车一样,直直往下掉,喇叭里满是骂声
俞敏洪那会儿看着股价一泻千里,心里估摸着要崩溃了,感觉像是被推到悬崖边上
可是,正在去年过完不久,咱们回头一看,老俞不但没被压垮,反倒自己爬上了高山
还插了个大旗子——东方甄选的股价竟然涨了两百多个百分点
这场豪赌,俞老师算是赢了个彻底
你想,他那嘴巴一张,妙语连珠,学识渊博得很,能把一袋大米说得跟《百年孤独》一样浪漫
真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靠他带起来的流量,直接把东方甄选推到了直播带货的头部阵营
可状况也来了——公司原本是靠品牌驱动、供应链稳扎稳打,主播只是个渠道罢了,可偏偏随着董宇辉粉丝疯狂涨粉
他的名字盖过了“东方甄选”四个大字,甚至于出现了“谁在直播不重要
你说这事儿,真让人揪心
[掌舵人看警钟:别把核心寄托在一个人身上]
我跟你讲,这对一个公司的大老板来说,可不是个啥喜讯,而是个警钟——如果核心竞争力全靠一个人撑着,那人一旦“翻车”
你想想,俞敏洪经历过新东方的风浪,他太清楚单点依赖的风险有多大
这样他绝对不会让“董宇辉”变成公司唯一的支柱
他早就想好了,要“去董化”
说实话,老俞真是够“心狠”的——他拿出1.4亿的“分手费”,这不是简单的撤退
而是个大手笔的布局外部市场
这个“分手费”你要知道,真正地是把“与辉同行”这个账号和品牌让给董宇辉,还附带了净利润的分账,再加上手里的股权
给董宇辉一个体面转身的机会
你想,这不是送“单飞补贴”
很多人都觉得奇怪,明明捧红了这么个顶流主播,居然这么“轻易”就放手了
其实,俞老师的算盘很简单——东方甄选不能再被个人名气绑架
否则早晚会陷入“只看主播不看公司”的泥潭
与其等着被舆论拖入泥坑,不如主动切割
这个短期看,挺疼的,像是伤筋动骨,但长远来看
是个换血、重生的好机会
[剥离的“黑暗”时期,反而成就了新生]
要知道,最难熬的几个月,股价像是坐滑梯一样直线滑落,投资者信心崩得一塌糊涂,媒体也没闲着
满天飞“抹黑董宇辉”“俞敏洪吃人不吐骨头”之类的报道
粉丝们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直播间的流量一跌再跌,订单也跟着缩水
但是,老俞没有急着去找“董宇辉第二”顶上去
他反倒把重心转移到产品和供应链上
他在琢磨怎么做出更好的货
别的公司追求短期爆款,咱们偏偏要打造“值得信赖的品牌”
他的理念很铁——今天的互联网带货,谁都能爆火几天,但要想长久活下去
从“主播经济”到“产品经济”,东方甄选的打法也在变
过去,靠董宇辉带货,出了名的“董宇辉+好货”的模式
当下变成了“好货+谁都能讲”
俞敏洪要的,是一种不依赖个人魅力的商业闭环——产品质量要硬,供应链要稳,主播就只是个解说员
不能再是公司唯一的支撑
[“产品为王”的新路,稳扎稳打]
这一年,俞老师真是“拼命”搞自有品牌,扩大直采基地
价格上,可能不算便宜,但品质毋庸置疑
你说,很多消费者,当下已经习惯了看“东方甄选”的LOGO,不再一味问“今天董宇辉直播不直播”
而是觉得“这里的货一定得靠谱”
资本市场也在慢慢认可,东方甄选的毛利率逐步提升,库存周转变得更快
这才是公司真正的底气——财务表现变好了,基本面也在改善
有人在知乎上问:“如果让你从俞敏洪、罗永浩、董宇辉里边选一个做老板,你会选谁
”理由很直白:他可能抠门,但不欠工资;他可能冷血
在最艰难的时刻,俞敏洪没像别人那样砍掉员工奖金,反而给董宇辉一份体面的分手礼
还考虑下一步单飞的起步状况
这种“算账有情”的作风,许多创业者真做不到
背后,是他一贯的性格——该狠的时候狠,该松的时候松
目的只有一个:守住自己这盘大棋
[股价翻倍,实力说话]
你瞧瞧,过去一年,东方甄选从谷底反弹,股价涨了两倍多
有的人说是消费回暖,有的人觉得资本炒作,但我觉得,真正的原因还是财报里露出来的东西:营收结构优化,自有品牌贡献逐步上升
你也知道,资本向来喜欢“捧人”
但不会为了情怀给你溢价
东方甄选能重新赢得市场的信任,就说明了——没有董宇辉,咱还能卖货;没有那个顶流主播
这才是俞老师追求的“安全感”
赌赢了,路还长,当然啦,这场豪赌赢了
不代表公司就能高枕无忧
市场竞争还在,低价战不断
品牌也在老化的边缘打转
俞老师的目标,是继续巩固“好货”的标签
流量还是重要的,但不能再走“只靠一个人撑天”的老路
他心里明白,要把东方甄选变成“线上版的山姆”
高品质、高信任、稳定复购
这个目标很难,但一旦实现
绝对能筑起一道牢固的护城河
对外界来说,他是在“杀掉”自己的王牌主播;但对他自己而言
这真正地是一次自我救赎
[总结:主播带来销量,产品撑起未来]
这整件事告诉咱们个道理:主播确实能带来一阵销量,但要想长远走得稳
没有产品做底,品牌就站不住脚,周期一长
在这盘大棋里,俞敏洪赌赢了,也赢在了自己愿意舍弃“王牌”
其实,一年前要是有人告诉你,东方甄选只靠“去董化”还能翻身
估计大部分人都觉得他疯了
可是,这一年下来,咱们都看到了,真的是“逆转大戏”
未来的路还长,但这次的胜利,绝不是偶然,而是背后那份“懂得舍得”和“敢于创新”的勇气
带领公司走出了最难的那段阴影
跟咱们自己创业是不是也挺像的
有时候,舍掉一块“心头肉”
看来,真心得学学老俞那股“会算账还能留情”的劲头,毕竟,不管做啥,能把公司稳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