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货点评:区域分化加剧的弱势震荡
国内外价格表现:2025年8月14日至21日,国内纯碱市场延续疲软态势,但区域分化加剧。全国轻质碱主流价格区间跌至1150-1350元/吨,重质碱跌至1250-1350元/吨,周环比下降1.5%-2.0%。而同期美国纯碱FOB价格维持在280-300美元/吨,价差优势收窄导致出口订单环比减少7.26%。这种“内弱外稳”格局主要源于高库存压制与东南亚反倾销的双重夹击——国内企业库存总量高达171.53万吨,同比激增46.5%,而越南对华纯碱反倾销税率升至23.6%。
关键波动日分析:8月15日成为当周价格加速下探的转折点。当日纯碱期货主力合约大跌2.3%,触发华北多家企业调降现货报价:
山东海化重碱报价单日下调50元/吨至1300元/吨唐山三友轻碱出厂价降至1250元/吨(周累计降幅4.6%)青海地区重碱出厂价跌破1000元/吨,创2021年以来新低
表:2025年8月14-21日中国纯碱现货价格波动统计(单位:元/吨)
区域价差特征:市场呈现“北弱南强”的鲜明分化。西北地区因产能集中(占全国62%)且远离消费市场,青海出厂价跌至1000-1050元/吨,与华南价差扩大至350元/吨。而华南地区因光伏玻璃企业集中(信义、福莱特基地),重碱到厂价仍坚守1340元/吨以上,支撑主要来自光伏玻璃日熔量维持9.8万吨高位。
二、市场均衡分析:过剩格局下的结构性机会
2.1 市场均衡表:缺口逆转的预警
行业背景:纯碱行业正经历“产能扩张与需求分化”的深度调整。2023-2025年,在“双碳”政策驱动下,行业加速淘汰中小合成碱产能(累计380万吨),但内蒙古天然碱项目投产(远兴能源300万吨)使总产能增至3450万吨。下游需求结构剧变——光伏玻璃占比从2020年12%飙升至2025年28%,而平板玻璃从42%萎缩至35%。这一转变导致轻质碱过剩加剧,重质碱相对紧俏。
表:2023-2025年中国纯碱供需平衡表(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纯碱工业协会、海关总署
核心矛盾解析:2025年预计过剩量维持200万吨,但结构性分化加剧:
轻质碱:传统应用领域(洗涤剂、氧化铝)需求疲软,库存占比升至55%重质碱:光伏玻璃扩产拉动需求增长23%,但平板玻璃冷修导致边际减量
2.2 供给端:产能洪峰来袭
供给格局剧变:2023-2025年国内供给呈现“产量增、进口稳、出口降”特征:
表:近三年中国纯碱供给结构(单位:万吨)
当前实际供给量(产量+进口-出口)达3312万吨,超过理论需求3250万吨,过剩压力显著。新增产能集中于内蒙古天然碱项目(成本低于800元/吨),而华东合成碱产能因环保成本被迫退出。
库存高压持续:截至8月21日:
企业库存:171.53万吨(含外库),同比激增46.5%,其中重碱库存95.3万吨区域分布:青海地区库存占比超40%(运费高企导致出货困难)周转天数:行业平均库存周转升至22天,较2021年延长7天
2.3 需求端:光伏独秀难掩整体疲软
淡旺季转换受阻:当前本应进入“金九银十”备货期,但下游呈现弱复苏特征:
平板玻璃:浮法玻璃库存达6756万重箱(同比+10.4%),导致冷修产线增加,日熔量降至109.19万吨(2个月最低)光伏玻璃:成为唯一亮点,日熔量维持9.8万吨高位,拉动月度纯碱需求58万吨轻工领域:洗涤剂企业开工率仅65%,氧化铝厂压价采购
替代品冲击:氢氧化钠在部分浮法玻璃工艺中渗透率突破9%,尤其在轻质碱应用领域形成替代。
三、价值评估:历史底部的价值重构
绝对价格:当前重质碱现货1350元/吨处于近十年12%分位数,轻质碱1150元/吨对应8%分位数,均已触及成本线。历史对比显示,价格在1100元/吨下方持续时间从未超过3个月。利润分配:
上游资源端:内蒙古天然碱完全成本低于800元/吨,毛利率38%,碾压行业中游合成碱:氨碱法刚扭亏为盈(吨利约50元),联碱法受氯化铵价格拖累亏损下游光伏玻璃:信义光能毛利率32%,但压价纯碱意愿强烈
价差信号:基差:现货贴水期货80元/吨(Contango结构),反映悲观预期区域价差:青海-广东价差350元/吨,触发套利物流工艺价差:天然碱较合成碱溢价收窄至15%(历史均值25%)四、驱动因子诊断:三股力量的博弈供给驱动:产能利用率维持87.74%高位,但内蒙古博源银根化工降负,淮南德邦等企业延期复产。新增产能方面,2025年拟投产480万吨(含连云港80万吨光伏级项目),可能加剧过剩。需求驱动:核心矛盾在于光伏能否对冲地产下滑:负面因素:浮法玻璃库存同比增10.4%,冷修产线增加积极信号:光伏玻璃规划新增日熔量1.2万吨(对应月增纯碱需求7.2万吨)库存驱动:企业库存171.53万吨(同比+46.5%),但本周去库4.8万吨,重碱降幅2.9%,显示拐点临近信号。五、产业链纵深分析:利润迁移与瓶颈突破
上游资源端(利润高地):内蒙古天然碱矿完全成本低于800元/吨,储量1.6亿吨的阿拉善盟项目成战略资产。但资源审批趋严,新矿获取难度倍增。中游生产(洗牌加速):氨碱法受环保成本挤压(吨治污费升至210元),30万吨以下装置加速淘汰技术破局方向:山东海化开发“纯碱-氯化铵-建材”产业链,废渣处理成本降40%下游验证(冰火分化):光伏玻璃:需求占比从28%升至2030E的41%,纯度99.9%产品溢价25%浮法玻璃:轻量化技术减少单位耗碱量10-15%,平板玻璃需求占比降至35%六、周期波动分析:旺季前夜的黄金坑季节性规律(基于10年数据):Q1-Q2:累库期(春节淡季+雨季开工延迟),均价跌幅3-5%Q3(7-8月):传统淡季,但8月常现年内低点(过去10年8次触底)Q4(9-12月):光伏装机冲刺+玻璃旺季,9月均价涨幅2.8%(10年中7年上涨)2025年当前验证:8月价格疲软符合季节性(轻质碱累计跌6.1%)但异常信号:光伏玻璃排产逆势提升(8月日熔量9.8万吨),且纯碱库存周转天数降至22天(较6月缩短3天)七、政策与事件冲击:变局催化剂
产能置换新政:2025版《纯碱行业规范条件》要求:
吨产品综合能耗≤320千克标煤(现行标准377千克)2027年前所有存量产能需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预计淘汰20%高耗能产能
光伏产业扶持:国家能源局启动第三批风光大基地,配套光伏玻璃产能扩张:
信义光能湛江基地新增4000吨/日熔量福莱特印尼项目投产,锁定纯碱长协
贸易壁垒升级:越南对华纯碱反倾销税率最高达23.6%,迫使企业转向非洲市场(对非出口激增34%)
八、特色指标深度分析:三大领先信号的预测逻辑
光伏玻璃投产进度:
当前值:日熔量9.8万吨(周环比+0.3%)逻辑:每万吨日熔量对应月纯碱需求5.8万吨,投产进度直接锁定未来6-12个月需求预测意义:若月度新增超500吨/日,将扭转重质碱过剩预期
纯碱企业库存天数:
当前值:22天(同比+46.5%)逻辑:库存消费比突破20天预示价格承压,低于15天触发涨价预测意义:连续两周降库即旺季启动信号
浮法玻璃冷修/复产比例:
当前值:冷修产能占比18.7%(同比+5.2pct)逻辑:每条浮法线冷修减少月纯碱需求3000吨,复产则反向拉动预测意义:冷修比例见顶回落通常是价格领先指标
九、总结与策略建议:布局黎明前的黑暗
A. 核心逻辑
短期矛盾:高库存(171万吨)VS成本支撑(天然碱800元/吨)中期动能:Q4光伏装机冲刺(日熔量破10万吨)+落后产能出清(280万吨淘汰)长期趋势:2025-2030年光伏需求占比升至41%,行业向“资源+技术”双极分化
B. 趋势判断
1个月内:底部震荡(轻质碱1100-1250,重质碱1250-1350)Q4:震荡上行,重质碱目标1500元/吨(光伏需求驱动)风险情景:若浮法玻璃冷修超预期+光伏投产延迟,可能下探1000元支撑
C. 操作建议
产业客户:
采购策略:光伏玻璃企业逢低建立Q4库存(1300元下方分批点价)销售策略:氨碱法企业利用期货锁定加工利润(SA2509在1350上方套保)产能布局:并购内蒙古天然碱矿资源(吨成本优势超400元)
投资者:
趋势策略:
期货:1350以下布局SA2510多单,止损1250,目标1500跨期套利:多SA2510(旺季合约)/空SA2601(淡季合约)
股票策略:
聚焦资源与技术龙头:远兴能源(天然碱)、山东海化(循环经济)规避中小合成碱企业(淘汰风险)
期权策略:
买入虚值看涨期权(行权价1400)+卖出虚值看跌(行权价1200)
关键监测点:9月光伏玻璃投产进度、纯碱周度去库速度、浮法冷修比例拐点
免责声明:本报告基于截至发布之日可获得的信息编制,信息来源经合理审查视为可靠,但编制方不保证其绝对准确性、完整性或时效性。任何因使用本报告内容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包括但不限于投资损失、业务中断、数据错误等,报告编制方及相关提供者均不承担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