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那边,一艘美国军舰,突然就冒起了黑烟。
浓烟滚滚。
是那艘叫“新奥尔良”号的两栖攻击舰。
火着得不小。美国人自己说,扑了12个小时。可旁边的日本人看得真切,说不对,明明烧了超过15个钟头。
这三个小时的差距,有意思了。
这里头藏着事儿。很可能是一开始想自己捂住,结果火太大了,捂不住了,才手忙脚乱地求援。面子嘛,都懂的。
可这已经不是面子的问题了。这一把火,就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火是灭了,可船也废了。真正的头疼事儿,才刚刚开始。
去哪儿修?
这问题听着简单,对现在的美国海军来说,简直是要命。
这场景熟不熟?几年前,有艘船叫“好人理查德”号,也是这么一场大火,烧得更惨。当时大家也讨论,修还是不修。最后算了一笔账,修好要花三十多亿美金,还不如造艘新的。
结果呢?
直接当废铁处理了。一艘几万吨的准航母,就这么窝囊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现在,所有人都看着“新奥尔良”号,它的命运剧本,好像几年前就已经被写好了。
大概率,也是个废。
一艘船修不好,只是个症状,病根在整个工业体系都生锈了。美国人自己出的报告都承认,那几个核心的军工厂,就是专门给航母核潜艇做“心脏手术”的地方,里面的家伙什比很多工人的爹年纪都大,锈得都快盘出包浆了。
想修船?排队吧您。
前面排着的,全是航母、核潜艇这种“VIP客户”,就算这样,工期也是一拖再拖。一艘核潜艇进去保养,说好一年,三年能出来就算烧高香了。
船厂里,老师傅越来越少,年轻人又不愿干。青黄不接。
整个造船和维修的家底,就这么一点点被掏空了。以前是世界第一,现在连自己家里着火的船都不知道该往哪儿送。
硬件跟不上,软件也出了岔子。
这艘“新奥尔良”号,可不是一般的船,它不是用去搞大场面的。它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手里的一张新牌,叫什么“濒海作战团”,专门玩一些小规模、快节奏的“特种作战”。
这艘船就是他们的专属座驾,是他们战术的核心。
现在,座驾趴窝了。
等于说,将军们在地图上画了半天,设计了一套全新的打法,结果临出门,车坏了。而且是那种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修好的坏。
这就尴尬了。
更尴尬的是,这车之所以这么金贵,是因为他们自己把别的车给卖了。
这几年美国海军搞了个骚操作,叫什么“剥离以投资”。
说白了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把一些半旧不新的船提前退役,省下钱去搞更高科技的新玩意儿。听着挺美,对吧?把钱花在刀刃上。
可问题是,新玩意儿还在图纸上,八字还没一撇。这边半旧不新的船,你还指望它再撑几年,结果它自己先着火了。
两头落空。
这就形成了一个要命的“空窗期”。关键时刻,手里的牌一张张失灵,能用的人越来越少。
一个战术被打乱,连锁反应就来了,直接捅到了他们那个“太平洋震慑”的大战略。
天天喊着要给太平洋的盟友们提供“可靠威慑”,这话喊得山响。
结果呢?
一场火灾就让自己的核心战舰瘫在了港口里,动弹不得。连自己家后院的火都搞不定,你怎么让别人相信,你有能力保护他们?
这已经不是威慑了,这是在演笑话。
承诺,瞬间就变成了空头支票。
这把火还烧出了另一个被忽略的真相。
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力量,说白了就靠日本、关岛那几个大基地撑着。这些地方就像他们的“安全屋”,平时补给、休整,看着固若金汤。
可这次,“新奥尔良”号就是在“安全屋”里出的事。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些高度集中的基地,本身就是个巨大的弱点。平时看着方便,效率高,可一旦出事,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甚至是自己管理不善走了个火,都可能让一堆核心装备瘫痪。
一艘船动不了,影响的可能就是一整片区域的军事部署。
说到底,这一切的根源,是摊子铺得太大了。
野心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实力。
为了维持那个全球霸主的架子,整个军事机器都被催到了极限,常年连轴转,不管是人还是装备,弦都绷得紧紧的。
这种状态下,是不允许出任何错的。
可怎么可能不出错呢?
一个小小的火星,一次小小的疏忽,就可能引发一场雪崩。
所以说,在日本海边飘起来的那股黑烟,烧的哪里是一艘船啊。
烧的是一个帝国的面子,和一个摇摇欲坠的神话。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