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无人机事件发酵!默茨:和平已去,危险信号笼罩欧洲

“我们没处在战争状态,但和平已经没了。”

当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说出这话时,很多人还觉得有点言过其实。直到2025年9月下旬那个周五的晚上,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天空,被几架来路不明的无人机划破宁静,大家才品出味儿来,这话里透着一股寒气。

那地方位置挺微妙的,挨着波罗的海,天上是民航线,地上散落着联邦国防军的后勤家当。不明不白的飞行器往这儿凑,怎么看都不像是迷了路。州内政部长萨宾·苏特林-瓦克反应很快,直接定性为“涉嫌间谍或破坏活动”立案查。可具体来了多少架?飞在哪片空域?官方嘴巴很严,说是为了安全保密。这种操作反倒让普通人心里更没底了,威胁在哪儿都不知道,这才是最让人发毛的。

更有意思的是,这事儿戳破了一个尴尬的现实。管普通的民用无人机,德国有专门的条例,可碰上这种可能是“正规军”派来的高技术玩意儿,地方警察基本就是干瞪眼,得指望联邦国防军的雷达和空军。地方政府在高端安全风险面前,手里的牌实在不多。

德国这边的天空还没捋顺,隔壁丹麦也跟着倒了霉。几天后的一个周一晚上,哥本哈根机场因为同样的不明无人机,直接关停好几个小时,二十多架航班要么延误要么改道。紧接着,西部的奥尔堡机场也中招。丹麦政府直接把这叫做“混合袭击”,调查人员说,这背后绝对是专业人士,目的就是在北约国家内部制造混乱。机场关停几个小时,对一个国家来说可能不算大事,但对于那些赶着出差、回家的人来说,计划全被打乱了。

把时间往前倒两天,就在德国无人机事件发生之前,波罗的海上空的气氛更紧张。一架俄罗斯军机,贴着正在参加北约“海王星打击2025”演习的德国护卫舰“汉堡”号飞了过去,最近的时候只有100米。那次演习,美国、英国都在场,大家本来就在敏感海域秀肌肉,俄国人这么一搞,几乎是把博弈直接摆上了台面。这已经是2025年以来,双方在波罗的海第四次这么近距离的“亲密接触”了。

现在再回头看默茨那句“和平已去”,就感觉不是空穴来风了。把这些事儿串起来看,从2024年到2025年,德国联邦情报局已经破获了3起利用小型无人机偷窥军事基地情报的案子,连柏林周边的装甲部队训练场都曾被航拍过。还有慕尼黑的金融数据中心被网络攻击,铁路信号设备一年内被物理破坏5次。这些事儿堆在一起,就像一塊塊拼图,拼出了一副让人不安的画面。

当然,也有专家觉得默茨的话说得太重,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恐慌,甚至成为增加国防开支的借口,到时候挤占的还是民生预算。安全和民生,手心手背都是肉,怎么平衡确实是个难题。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呼吁,欧洲国家得搞个“安全信息共享机制”,抱团应对。可问题是,北约内部自己都还没拧成一股绳。东欧国家觉得只有美国大兵在身边才安心,天天盼着增兵;而德国、法国这些西欧老牌国家,又想搞“欧洲自主防务”,不想总看美国的脸色。大家想法不统一,真到了紧要关头,效率可想而知。

说到底,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上空的无人机,更像是一个信号,提醒欧洲那种可以高枕无忧的日子,或许真的过去了。未来的威胁,可能不再是看得见的军队,而是这些无声的无人机、看不见的网络攻击和各种定点渗透。

所以,下一次再听到无人机的嗡嗡声时,谁还能分得清,那究竟是邻居小孩的新玩具,还是和平消逝的回响?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