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走进青海格尔木,有没有发现今年的节日气氛就是有点不一样?
先别说假期出门人挤人,光是这“双节”一叠加,整个城市像被谁按了加速键,烟火气扑面而来,谁还记得以前的沉闷和清冷?
讲真,大家是不是好奇,这消费热情怎么这么高涨?
一边是政府说要搞事,一边市场又像打了鸡血,促销花样翻新,街头巷尾真有点“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意思。
你说,消费盛宴也不是头一回搞,各地都在做,怎么格尔木还能玩出新花样?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操作,能把平平无奇的假日变成一场全民狂欢?
行吧,今天咱来扒一扒,顺着热闹的气氛,一层一层抽丝剥茧,看看到底谁在幕后下功夫,谁又在默默收获好处。
格尔木这回是真的下本了,政府和企业甩出的组合拳,不是闹着玩的。
最先跳出来的是昆仑圣境不夜城,说白了,就是把格尔木的昆仑文化底子盘活,配合点声光电黑科技,生生把传统文化和现代体验混搭起来。
你想象下,夜幕一拉,那商业街区美食、演艺、休闲、娱乐、文化,“全家桶”模式直接开摆,市民和游客都不带停歇的,溜达一晚上,钱包可能就瘦了一圈。
这不夜城简直像是夜经济的发动机,直接点燃了人们的消费热情。
而且,假期里的多样化促销根本不光是嘴上说说,各地市场主体都在抢着出招。
从近郊游到采摘游,你说现在体验消费才是王道,谁还满足于传统买买买?
郭勒木德镇红柳村“红柳山庄”、仁达合作社,成了假期里的当红“打卡点”。
采摘新鲜,品尝美食,欣赏小院山庄的风景,都是在满足人们对假日生活的新期待。
你问电信这块有没有搞事情?
别急,格尔木联通打出“办套餐送手机”的检举,哪里见过这么大方?
搞得通信消费都变得跟买菜一样接地气,你办个套餐,还能顺手把新手机带回家,省钱省力不说,还顺理成章地促进了生活消费升级。
说白了,假日里消费已经成了全方位的“战场”,各路好汉都在比拼谁能讨好市民和游客。
再聊聊汽车这档子事儿,大家都知道汽车算大件消费,这领域向来不是说风就是雨。
但这回格尔木市政府直接甩出20万元汽车购新补贴,按购车金额分1000元、1500元、2000元三档,你要我说,这真是给了足够的诚意。
不仅如此,车企让利、金融优惠一块儿上阵,多重叠加,直接把购车门槛往下砸。
看数据才是硬道理,国庆期间20多款车型卖了95台,销售额破千万元,别的不说,单这个数字,就能看出大家咬牙买车的热情是真被刺激到了。
消费券这头也没闲着,线上线下齐发力,7700张券被领走,带动消费上千万。
超市、餐饮、民生领域都吃到了红利,你不得不佩服这“真金白银”补贴的魅力,出手就是硬核,没点真格谁还愿意出来花钱?
市民花得开心,企业赚得舒坦,这波双赢,没毛病。
再看其它商业综合体,也是有备而来。
世邦、华兴这些城市广场同步搞代金券活动,零售、服装、餐饮、超市,全场通杀,你还能跟政府消费券一块儿用,促销力度不是一般劲爆。
现场氛围火爆到不行,节日气息简直拉满,商家也乐意玩各种创意,消费者只要动动手指就能捡到不少便宜。
加油站更绝,进店加油送随手礼、充值优惠、加满减价、抽奖活动……一套套叠加上去,市民也乐见其成,难怪大家叫好点赞,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福利。
格尔木的促销不是摆样子,也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连着大宗消费到民生日用,把商圈、商户联动做精做细,让消费者真正得到实惠。
群众的节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光看这一场场热闹消费秀,就能感受到城市的活力和温度。
其实,回头看看以前假期——人们逛街往往图个热闹,实惠不多,活动形式也很有限。
如今,各类消费场景“百花齐放”,市民的选择空间被无限拉大。
有人爱热闹去商圈,有人喜欢采摘乡村游,有人机智抢购消费券,“买买买”已经不是冷冰冰的数据,而是沉浸式体验里的真情流露。
在这样多维度的消费场景下,假日成了全民狂欢,人们趁机享受优惠,把长期压抑的消费欲望彻底释放。
不过,为啥这一切能接地气,还说得过去呢?
其实说到底,还是格尔木这地儿的政府和企业联手够实在,政策组合拳不是喊口号,而是真拿出资金、资源、平台,吸引市民、拉动商家,激发消费潜力。
比如汽车购新补贴、消费券、代金券,这些不是你我想象中的虚头巴脑,是摸得着看得见的直接让利,点燃了“买买买”的信心。
平台发券,商家配合,让消费回暖形成良性循环。
加油站、综合体、近郊游商户无一例外,参与进这波联动中,最终带动各行业同频共振。
咱说句实话,这种用心经营,不仅能刺激短期消费,也为城市长期“造血”提供好办法。
尤其每逢假期,格尔木越来越能“借题发挥”,联动资源,把各种优质消费场景做深做透,让大家更愿意出来撒钱。
你要问别人家的促销为啥干不过格尔木,也许就输在没做到“真刀真枪”让利,光嘴上画饼,谁信?
这年头拼的是细节和体验,城区、乡村、线上线下,哪个拉下都不行。
不过话说回来,消费狂欢背后,也有值得琢磨的问题。
节日经常被当作提振消费的抓手,可假日头上的促销能否持续,政策补贴会不会变成阶段性福利,长期来看有没有陷入“消费拖延症”,这都是值得关注。
假期里超市、餐饮、汽车、加油站等被惠及,但咱是否也要考虑下服务升级、产品创新乃至消费环境的提升?
就拿消费券来说,发券的确能激发短期消费热情,但如何避免“羊毛出在羊身上”,持续让消费者得到实惠,而不是变成商家抬价的“遮羞布”,这还需政府和企业共同琢磨。
再比如夜经济,昆仑圣境不夜城夜生活项目丰富了市民体验,可夜间消费安全、交通配套、品质保障这块,未来还得持续升级,不然光靠促销拉动,大家新鲜劲过了,还能不能持续去消费?
长远来看,格尔木要继续玩好政策组合拳,得更懂市民的真实诉求,把政府牵头和市场自驱结合得更紧密,有温度有力度,才能让消费活力释放得持久且稳定。
你看这波双节促销,总体上就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消费秀。
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欢乐点,哪怕只是快快乐乐加个油,或是收个小礼品,城市的温情就在其中流淌,大家的烟火气也随之升腾。
格尔木这路子,真值得别的城市偷师借鉴。
当然,也别光顾着狂欢,要留一份理性和警觉。
城市的发展不能光靠一阵风,一阵雨,而是要久久为功,联动多方,创造持续的消费生态。
假期促销虽好,但常态化、可持续的消费环境才是真正的“底盘”。
未来,咱希望格尔木继续迭代升级,别让烟火气只是昙花一现。
毕竟,只有让大家在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城市的诚意,才能真正形成全民参与的消费盛宴。
我讲了这么多,咱们来聊聊:你在这次假日中,有没有感受到格尔木消费气氛的变化?
参与了哪些活动,觉得最划算的是哪一个?
欢迎留言,分享你身边的消费小故事,让这场消费狂欢继续火热下去。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