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篮网官方宣布裁掉怀特黑德和蒂米,表面是常规阵容调整,实则暗藏管理层对薪资空间的极致把控。
怀特黑德的326万美元保障合同被裁,篮网宁可承担这笔“死钱”,也要将总薪资压到仅超穷鬼线1.6万美元的临界点;而蒂米的非保障合同清理,则直接为球队腾出195万美元空间。
更微妙的是,蒂米被裁后仍可能以双向合同回归,这与曾凡博争夺篮网最后一个双向合同名额的竞争直接挂钩。
篮网的每一步操作,都在平衡财务规则与阵容优化的矛盾,而中国球员曾凡博的命运,恰好被卷入这场精密的数字游戏中。
怀特黑德曾是全美瞩目的五星高中生,2023年以首轮22顺位被篮网选中。但职业生涯始终被伤病阴影笼罩:两个赛季仅出战22场。
他的合同情况特殊,2025-26赛季326万美元全额保障,2026-27赛季536万美元球队选项。 裁掉他意味着篮网需照付保障部分,但可放弃球队选项。
为何篮网不惜亏钱也要裁人?这种操作并非“浪费”,而是通过短期支出来换取长期灵活性:避免薪资空间被长期锁定,为后续交易或签人留有余地。
从球队建设角度看,怀特黑德的出勤率已无法满足轮换需求,保留其名额反而可能阻碍年轻球员成长。
蒂米的职业生涯更像一部逆袭剧本:2023年落选后,凭借在发展联盟的出色表现,于今年3月获得篮网正式合同。但他的195万美元合同完全非保障,裁掉他不产生薪资占用。
矛盾点在于蒂米的双重可能性:一方面,篮网记者刘易斯透露,若无人认领,他可能以双向合同回归;另一方面,他正是曾凡博竞争双向合同的直接对手。
这种不确定性折射出NBA边缘球员的生存现实:即使短期表现合格,合同性质仍可决定去留。
篮网此次裁员的核心逻辑是薪资空间管理。穷鬼线是NBA规定球队必须达到的最低薪资标准,低于此线将受罚。
篮网通过裁掉保障合同球员,精准控制薪资水平,既符合规则,又避免过度支出。更深层的原因是篮网对未来操作的未雨绸缪。
篮网通过交易和裁员可能释放出1990万美元空间。这笔钱虽不足以签巨星,但可用来吃下其他球队的“垃圾合同”并换取选秀权,或签约性价比高的角色球员。
例如,承接邓肯·罗宾逊1980万美元到期合同,可能让篮网从热火获得首轮签补偿。这种策略在NBA重建期球队中常见,雷霆曾靠类似操作积累大量选秀权。
裁掉两人后,篮网第15个标准合同名额将在杰伦·威尔逊和泰瑞斯·马丁之间产生。
威尔逊是篮网自家选中的球员,以拼抢和篮板见长,但进攻手段单一;马丁则是发展联盟常客,NBA经验有限。
两人的竞争本质是“性价比”对决,篮网会更倾向保留有部分保障的威尔逊,还是完全无风险的马丁? 答案取决于训练营和季前赛的表现评估。
曾凡博的处境与蒂米直接关联。篮网目前仅剩一个双向合同名额,蒂米被裁前是他的直接竞争者。若蒂米未被其他球队认领,他仍可签双向合同回归,这对曾凡博构成变数。
值得注意的是,篮网今年选秀选中5名首轮秀,阵容年轻化趋势明显。曾凡博需与更多同龄人竞争,他的优势在于锋线身高和投篮能力,但防守和身体对抗仍需提升。
裁员动作需放在篮网整体重建策略中审视。球队在杜兰特、欧文离队后进入新周期,核心变为布里奇斯和年轻球员。
管理层手握多个首轮签(2025年有4个),且薪资空间充裕,这使篮网具备“接盘”不良合同换选秀权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