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调令,几十位干部的职场轨迹就此改变。5月16日,平利县连发两道人事调整通知,苏建军卸任县发展投资集团“双董事长”职位,转岗供销合作社主任;张小媚等11名干部扎堆走上副职岗位,清一色顶着“试用期一年”的标签。这场涉及教育、卫健、财政等关键领域的“换血”,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石子——表面看是例行轮岗,细琢磨却藏着基层治理的新信号。
“试用期”干部扎堆上岗,新玩法还是老套路?翻开任免名单,试用期干部占了半壁江山。张小媚任政府接待处副主任、张平任农村财务运行中心副主任、康伟任应急救援技术中心副主任……清一色的“试用期一年”标注格外醒目。就连职业校长这样的专业岗位,白福平、唐祖和两位新校长也得先过试用关。
这种“先上车后补票”的模式,在基层早有苗头。去年8月,徐堂文、刘芳等干部同样带着试用期上岗,从房产管理到市场监管,试用制度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有基层公务员私下调侃:“现在提拔就像拆盲盒,拆开才知道是惊喜还是惊吓。”
挂职干部+轮岗老将,县域治理的“双引擎”比起试用期新人的“压力测试”,挂职干部翦海东的亮相更显深意。这位空降县政府办的新副主任,带着两年挂职期的特殊身份而来——既不像本地干部深陷人情网络,又比外来专家更懂基层水土,俨然是政策落地的“破壁者”。
更耐人寻味的是苏建军的“转场”。从执掌经开区投资公司的企业家角色,切换到供销社的为农服务岗位,跨度堪比“从搞钱到搞服务”。这种跨界轮岗在平利已成常态:去年郭高志从农村财务中心副主任转岗国库支付中心主任,今年罗玉华则反向流动。有观察人士点破:“县域经济就像拼乐高,干部多换几块积木,才能拼出新图景。”
教育卫健大换防,民生领域动真格当陈世寿、沈宜田两位资深副校长同时卸任,王海燕接掌教研师训中心、唐祖和执掌八仙中学的消息引发家长群热议。教育系统三年内三次调整校长班子,有教师直言:“课桌椅还没坐热乎,领导又换人了。”
卫健系统的改革更是大刀阔斧。伴随机构改革,疾控中心“三巨头”集体换血:汪功显接任主任,李金石、陈瑶同步履新副主任,原职务自动免去。这种“打包式”调整被业内人士看作破除部门壁垒的尝试——县疾控中心与卫生监督所合署办公后,终于实现“一个班子管两头”。
干部年轻化的平利实验翻看现任领导班子简历,年轻面孔已成主力。代县长刘义林是75后,副县长周洋弘、边浩都是80后博士,挂职副县长张博赟更带着农业技术专长而来。此次提拔的试用期干部中,多数是35岁左右的业务骨干,与三年前相比,85后副科级干部比例增长近两成。
但年轻化不等于低龄化。新上任的信访接待中心主任谭雪梅、蜡烛山林场场长周盛,都是深耕基层十年的“老乡镇”。有老干部感慨:“过去总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在年轻人既会穿针又会引线。”
干部轮岗能否真正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当试用期成为新常态,挂职干部带来新视角,这场静悄悄的人事变革或许正在改写县城政治生态。就像菜市场大妈议论的:“换领导像换路灯,亮不亮得过完雨季才知道。”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当“一年试用期”成为基层干部标配,这种职场“试用装”到底考验了谁?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