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惊叹,攻击-11与歼-20S铸就中国空战新模式,美军已然落后!

你想象过这样的空战场景吗? 一架有人驾驶的隐身战机在后方指挥,多架无人机组成编队突入敌方防空网,执行侦察、干扰甚至打击任务。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中国空军在2025年11月12日建军76周年纪念日活动上公开展示的真实作战模式。

焦点

这场展示中,双座版歼-20S隐身战机与攻击-11隐身无人机、歼-16D电子战机的协同作战画面,立即引发了全球军事媒体的高度关注。 美国网站评价称,中国正在将隐身技术、电子战和无人作战要素深度融合,这种融合速度让美国空军的现有战术显得过时。

攻击-11无人机这款采用飞翼布局,其实最早源于本世纪初美军提出的“无人僚机”概念。 当时美军设想用无人机弥补F-22和F-35弹舱容量不足的问题,由于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限制,这个构想一直停留在试验阶段。

中航工业在歼-20首飞后也开始研究同类技术,同样遇到了技术瓶颈。 他们的解决方案独具匠心:既然人工智能还不够成熟,那就增加一名飞行员专门操作无人机。 于是,双座版歼-20S应运而生。 这个改动看似简单,却体现了中国工程师注重实效的设计理念。

隐身性能

其雷达反射截面仅为0.001平方米级别,相当于一只小鸟的反射面积。 这种极致的隐身能力使得它能够伴随歼-20S执行高风险任务。 根据马来西亚“Defence Security Asia”网站的推测,攻击-11的载弹配置相当灵活,可以携带两枚1000公斤级制导炸弹,或八枚小直径炸弹,还能挂载反辐射导弹和反舰导弹。

歼-20S后座飞行员的工作界面堪称现代化空战的典范。 他面前的多功能显示器可以同时显示多架攻击-11的实时状态,包括燃油存量、弹药情况、传感器数据等。 通过数据链,后座飞行员能够向无人机群发送具体指令,比如改变航线、切换攻击目标、调整传感器工作模式。

战术方式

当需要侦察敌方防空阵地时,歼-20S会停留在相对安全的空域,派出攻击-11前出侦察。 无人机利用其隐身优势渗透到目标区域,将实时图像传回歼-20S。 如果发现高价值目标,后座飞行员可以直接下令攻击-11发动打击。

这种作战模式显著降低了有人战机的风险。 乌克兰战场上,苏-34战斗轰炸机屡遭击落,暴露出有人战机在现代防空系统面前的脆弱性。 而攻击-11作为无人机,即使被击落也不会造成飞行员伤亡,战损更容易被接受。

歼-20S与攻击-11的协同不仅体现在进攻层面,在防御方面也有独特优势。 当有多架攻击-11伴随作战时,它们可以组成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大大扩展编队的态势感知范围。 这些无人机还能携带电子战设备,对敌方雷达进行干扰,为有人战机提供电子防护。

美军困境

F-35由于采用单座设计,且B型的升力风扇占据了大量空间,无法发展双座型号。 这意味着F-35飞行员必须一边驾驶战机,一边操作无人机,工作负荷极大。 美国空军正在研究的“协同作战飞机”项目,目前还处于早期测试阶段。

中国空军的这次展示,实际上展现了空战模式的三阶段演进。 第一代是苏联米格-31提出的“小型预警机”概念,第二代是F-35声称的编队指挥能力,而歼-20S与攻击-11的组合代表了第三代:以有人机为核心,指挥大量低成本、可消耗的无人机进行作战。

改进潜力

除了基本攻击型,它还能改装为专用电子战型号,携带干扰吊舱执行电磁压制任务。 此外,加油型攻击-11也在研发中,未来可为有人战机提供空中加油支持。 这种模块化设计思路,使得同一平台能够衍生出多种专用型号。

在海军应用方面,攻击-11的舰载版已经获得攻击-21的新编号。 这款无人机专门为076型两栖攻击舰设计,能够伴随海军登陆编队作战。 攻击-21主要承担侦察和反舰任务,偶尔也会执行对地打击任务。 它的上舰,标志着中国海军航空兵也开始向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转型。

2025年公开的演习画面显示,歼-20S能够同时指挥四架攻击-11执行复杂任务。 这些无人机之间可以通过数据链共享信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当其中一架发现目标时,其他无人机会自动调整阵型,准备发动协同攻击。

最大变化

一架歼-20S的价格约为1.2亿美元,而攻击-11的单价估计只有800万美元左右。 这意味着用损失一架无人机的代价换取对方一枚昂贵的防空导弹,在经济上是合算的。

训练体系也随之发生变革。 歼-20S的后座飞行员需要经过专门培训,学习如何有效管理无人机群。 中国空军已经建立了专门的训练课程,内容包括无人机操控、编队战术、应急处理等。 这些飞行员被称为“空中任务指挥官”,其职责类似于地面指挥中心的操作员。

技术挑战

有人机与无人机之间的数据链需要极高的抗干扰能力,否则容易被敌方切断联系。 中国工程师为此开发了多种通信手段,包括定向数据链和卫星中继通信,确保即使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歼-20S也能保持对攻击-11的控制。

攻击-11的自主程度经过精心设计。 它并非完全依赖后方指令,而是具备一定自主决策能力。 比如在失去通信联络时,无人机可以按照预设程序继续执行任务,或自动返回预定集合点。 这种半自主设计平衡了灵活性与可靠性要求。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

意昂体育